立足"双材"巧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现状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余双
[导读] 提问环节是教师完成教学全过程的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问答
        余双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北 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 442600
        摘要:提问环节是教师完成教学全过程的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问答互动教师不仅可以时刻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以帮助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但若想获得既定的教学提问的效果,就当前的教学实践而言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全文立足于分析目下小学语文在课堂教学提问中留存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同时辅以适当例证来佐证论说的合理性,以辅佐教师深入探索教学的奥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策略
        引言:尽管近年来针对小学层次的教学工作一直在加以完善,但在实践层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不同学段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目的性有所转移,归根结底是要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要求教师牢牢抓住学生为本、教材为据的基础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在细读材料的过程中助益于自我的个人素养。课堂提问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所创所的教学语境以及所借鉴的文本教材。要想获得提问效果还需仰仗于学生各阶段的认知特点并发挥适当的教学机智方能取得成效。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分析
        1、课堂提问的时间分配不足
        目下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最大问题即教师忽视了课堂提问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由于不少教师受到教材的限制倾向于在课堂中一股脑地向学生讲解基本知识与分析文本内容而相对忽视了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启发与导向作用。可见,由于教师没有做到较丰富地设计课堂提问的语境,因而不是课堂提问的次数过少就是草草了事导致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学生无法从提问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引导因素。此外,还有不少教师将稀少的课堂提问仅仅针对那几个固定对象,而相对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发展需求,从而导向一种假象:看似活跃或有互动感的课堂气氛实则是沉闷而僵化的。
        2、学生缺失回答问题的兴致
        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兴致不足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提问环节的设计不足导致的。提问环节有效性的发挥仰仗于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掌控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的充分了解。然而当下的提问仅仅流于形式表面,无法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文本的核心并与自我的语文素养相结合。更有不少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备课思维来进行设计提问,在问题的难度与灵活性上有所缺失,无法将文本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养成不愿思考问题的恶习。问题难度过高易导致学生形成畏难的情绪,而难度太低会导向学生轻视学习内容而无法在课堂上保持高度注意集中。
         3、课堂提问集中于部分学生
        课堂提问的作用体现在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课堂参与感。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非仅仅集中于部分学生。但现阶段教师的提问策略集中体现为简单的问题由差生回答,具有难度的问题让个别优等生回答,而相对忽略了占据绝大多数的中等生,不仅无法发挥出课堂提问的功效,更有可能让个别内向、自卑的学生丧失参与、融入课堂的积极性。由于课堂提问缺乏精心设计无法发挥出普遍性的效用,从而不可避免地让提问成为教师与部分学生的单方面互动,不仅不利于课堂良好氛围的构建更让教师偏离或无法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牢牢紧扣学生与教材
        课堂提问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文本。要想促进有效性的实现教师不得脱离文本教材而随意发挥。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好文本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才能完善自我的教学流程。小学年段的教材为了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仅选取的是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或能够激发其好奇心的文本,更在每篇课文之中附上相照应的配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是开展游戏的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恰当的语境,为学生理解问题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上《大禹治水》这节课时,教师在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直观地感受大禹的无私行径,再带领学生精读课文中的相应段落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大禹的思想感情。
        “双材”的另一关键点即是因材施教,关注每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一立足点就要求了教师不仅要将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认知特点来进行提问。例如在教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堂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由于问题的情境设置符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学生就可以调动起自身的知识储备来加以回答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2、构思创新开放的问题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开放性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的比重。由于教学是面向全体的学生这一要求,教师必须舍弃部分无法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封闭性问题,而多多引入开放性问题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而解放自己的思想力。由于开放性问题未事先确立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并非是毫无限制的,教师需要注意到问题与学生实际的重要联系。此外教师还需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反应或做出的回答,针对这些教师需要率先指定制定好应对方案,让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为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做出贡献。
        例如在教授《亡羊补牢》这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梳理完寓言大意后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牧羊人的朋友,想想自己会和他说些什么、帮他做些什么而非单单向学生询问这篇寓言告诫了我们什么道理这种封闭性问题。正是由于每位学生表达习惯与思维能力有所差异,教师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能够一定地锻炼学生的独特思考能力。
        3、采取适当的评价机制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人心理与生理成长的关键期,其渴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成就感以增强自我效能,那么教师需要注意到学生这种需求。可见,教师不仅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更要精巧构思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如此,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提问的环节。不仅要以表扬和引导而非斥责作为评价学生的态度,更要注重评价内容的细节化以让学生摆脱畏难感而在教师的细心呵护中培养语感。此外,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偏离之时,教师亦不可草草让其余学生回答或是自己摆明答案而要先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或加以适当的言语引导再让学生回答,如此才能真正助益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上《慈母情深》这一节课时,老师向学生提问:“在感受了文中的母亲为“我”所做出的平凡却又感到之事,大家在生活中有发生过什么让你鼻子一酸的事情吗?试着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在同学们讨论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若是有学生表达能力不好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的眼神,细心指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大胆地表达想法。此外,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也可以让其余学生对回答做出自己的评价。通过互评的方式,学生才能在赞美声中感受自我效能或是在他人不满时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
        结束语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教师应该深谙当下新式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在一次次的课堂有效提问中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所提供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给予修正。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能力与知识素养,结合小学生年龄阶层的认知特征进行综合考虑以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让有效的提问成为促进学生学习与完善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景峰新.对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20(98):33-34.
        [2]荣文琳.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6):95.
        [3]?尹素余.立足“双材”巧提问,满堂涟漪层层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现状及思考[J].读与写,2020(6):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