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林婷
[导读] 由于小学语文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冗杂、琐碎,且学生普遍存在积累
        林婷
        闽侯县祥谦兰圃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350112

        摘要:由于小学语文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冗杂、琐碎,且学生普遍存在积累、理解、应用等方面的不足。以致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在思维导图的驱使下,很多单一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会得到充分建构,更利于对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且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彼此特性,进而形成更为完备、系统、丰富的知识网络,为帮助学生高效、充分、深入参与语文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诸如阅读、写作、交际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为丰富多样,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合理借用,使其充分衍射至学生认知领域。来促进学生认知的迁移、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塑造,实现对小学语文课堂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的释放。同时,相比其他认知工具,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也比较灵活、多样、丰富,其更易被学生所接受,预期使用效果也更为理想。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进行思维发散、认识提升、能力培养的机会,更利于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健全人格特质、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更为快捷、直观、有效的认知工具,其较强的可视化特性,为学生认知提升提供了铺垫。更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与认知需要的满足,以达到切实降低教学难度、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而且,思维导图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各类知识、内容、问题被充分迁移至多维空间,使学生打破时间、空间、环境的束缚,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体现。进而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直观具体的认知领域内进行探究、思考、学习、联想,既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域,又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更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针对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所涉及的不同知识,教师应以应用思维导图为引领,帮助学生科学建构认知体系,让学生尝试在写作、阅读、交际等领域灵活应用思维导图,高效参与语文知识学习。并通过思维导图作用的发挥,将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涉及的不同教学内容以鲜活形象的文字、图片、线条、颜色等进行呈现、充分整合,达到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开展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很多小学学生在认知特性上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注意力、关注点难以在长时间内集中某一教学活动领域。以致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若仅仅以单纯的讲授、枯燥的灌输为主,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的预期效果自然也不够理想。尤其在进行交际能力培养中,如果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得不到调动,很多看似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便会黯然失色,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可以以结构新颖,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思维导图为引领,就教学中涉及的内容、知识等开展针对性训练与点拨,组织学生尝试借助图形和线条来绘制思维导图,使与思维导图构建有关的图形、数字、色彩、线条、结构等灵活迁移至学生认知领域,并结合辅助性关键词、主题、素材等制作一些可视性、简易化、美观性、趣味性思维导图,并运用一些最基本的语言将思维导图领域的各类素材予以整合,进行反馈交流,开展表达分享,获得语言架构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我介绍时,先根据一级分支词汇,用个人信息、优点缺点、兴趣爱好等来构建初级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引入二级分支信息,用姓名、年龄、优点、缺点、看书、运动等来构建辅助思维导图;接着再融入二级分支语言,用形状、颜色、味道等来构建思维导图。最后组织学生开展交际表达、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学生自主展示,来促进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感知体验意识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丰富学生认知积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实际为主,借助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阅读、深层次体验中开展阅读,在读中了解阅读文本的关键信息、主题思想、基本内容,获得对于阅读内容的充分理解。同时,在思维导图的驱使下,阅读教学的开展也会更为充分,学生的认知体验自会更为丰富,学生在课文阅读中的参与度、积极性便会获得切实增强,更利于对学生感知体验意识的培育。
        三、依托思维导图带动学生实施写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素养
        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应用,可以切实明晰学生的作文构架,让学生在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中合理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且,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领域的应用,可以切实消除学生无话可写、无从下笔、不知所云的缺憾,为学生协助能力提升提供了铺垫。尤其对一些写作思路比较混乱、写作逻辑不够严谨的学生,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更利于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困境,使写作领域的瓶颈性问题得到充分化解。例如,在以《我喜欢的季节》为主题开展写作指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托思维导图首先选定春、夏、秋、冬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然后结合自己选择的季节来绘制图画,将自己所喜欢的这个季节的景物、事物、人物等以图画的形式予以呈现。随后在建构开头、正文、结尾中的具体词汇,接着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来建构二级分支,用“我喜欢……喜欢……我更喜欢……”或“有的喜欢……有的喜欢……而我喜欢”等句式来写作。并对作文中可能会写到的天空、花草、树木、田野等予以发散,进行想象联想,应用描绘色彩的一些词汇,继续丰富思维导图的内涵。最后在思维导图辅助下进行创作,写出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情感充沛、主题鲜明的优秀作品。
        四、结论
        总之,思维导图对学生发散思维、认知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塑造有着显著且积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模式的局限,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为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学习语文提供了助力;还能够切实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互动提供了保证。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更为科学高效,更利于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与发展需要的满足。进而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无限活力与更多生机。而且,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其各方面意识与能力自会得到充分激活,为促使从不同视角开展观察、进行分析、实施探究提供了铺垫,更易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观察意识、实践素养、应用特质的发展。因此,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并切实培养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语文学习的意识,以通过对思维导图功能的彰显,构建起更为多元、丰富、完备的教学生态,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动脑建构思维导图、用心应用思维导图中获得认知蜕变,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塑造。
参考文献:
        [1]李玲.打开智慧之窗——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家长,2019(32):38-39.
        [2]田嫱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9(32):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