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春
陕西省志丹县保安小学 陕西 延安 7175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层次,并且在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很难提高学生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准确理解所阅读内容的必备能力之一,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阅读教学的投入与期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奠定基础。但从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学习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也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教师需要足够关注。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阅读读学习重要作用,重视度不够,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许多时候教师习惯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参与学习,这也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最终造成学生兴趣缺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次,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进行知识拓展,而并不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课本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参与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运用了一些比较功利性的方式,主要是想让学生在最快的速度掌握获取高成绩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趣味性阅读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环境氛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氛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学生也需要在恰当的环境氛围之中,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趣味性语言环境,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找春天》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系列春天相关的视频音乐,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以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由于之前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学习体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取得良好教学成效,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二)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教学大纲,并且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仅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文章,还需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良好阅读学习兴趣。并且语文教师也要结合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阅读方式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素材,也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寓言二则》《亡羊补牢》与《揠苗助长》之后,语文教师就在新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自主寻找一些寓言故事参与阅读,并且要求学生在之后的课前几分钟分享自己所阅读的寓言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和交流,从而扩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结合科学教学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我们的奇妙世界》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进行阅读学习。教师在客观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并且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所展现的优势,并给予学生肯定,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交流,展现学习自信心,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四)注重学生的主体为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学习。并且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作用,为学生宽松自由的阅读学习环境影响,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并且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和体验,并且将其分享出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导读,并且让学生在朗读之后说出自己的感想。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从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环境下,对于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有了新的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知识得以开拓,并且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红芝.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 教育(文摘版):00220-00220.
[2]钟林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成长, 2020(4):104-104.
[3]苏勤.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商情, 2020, 000(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