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 杜钰铿
[导读] 当前,多数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杜钰铿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铮蓉小学   521000

         摘要:当前,多数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少,阅读没有方向,导致阅读和习作水平不高。基于这些问题,我积极探究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模式,致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做到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效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兴趣  阅读量  阅读方法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给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小学生如果养成阅读的爱好与良好的习惯,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但当前多数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少,阅读没有方向,导致阅读与习作水平都不高。基于这些问题,近年来我致力探究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模式,如何实现海量阅读教学是我的新思考,怎样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是我的新方向,让书香涵养下的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为之追求的教学理想。
一、把握时间,探究高效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我结合新理念和本区教研室开展的“语文主题学习”,力求在40分钟的语文课堂中,开展由“单篇”到“群文”的学习模式,实现由一文到群文的高效学习,并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实现阅读量的飞跃。这种高效阅读教学模式先用20—25分钟完成课文教学,让学生掌握本单元文章的阅读方法和学习策略;然后用8—10分钟迁移至课外文章的略读,拓展相关主题的一篇好文章,目的是检查学生自主读通读文章和精准补抓重点信息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剩余时间,让学生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泛读喜欢的文章。这样既实现个性化阅读和海量阅读,达到课内与课外阅读对接,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灵性涌动,实施高效阅读教学模式
(一)巧设课前环节,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会使人对事物产生好奇心,从而变成内驱力,促进人的思维发展。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首先是巧设课前环节,激发阅读兴趣。
每节语文课我都设置了“课前小喇叭”这个环节,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书籍介绍。如:通过游戏、视频等呈现书籍内容;请学生分享精彩章节;介绍一半情节后提若干有吸引力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这样,学生都想对推荐的书一睹为快。巧设课前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课上精讲多读,教给阅读方法
温儒敏说:“我们的语文课要改一改,为了增加阅读量,要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我认为,高效阅读教学模式就是要对课文教学进行取舍,做到精讲多读。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原是人教版六年级的课文。课文篇幅长,如按常规教学,花费教学时间长,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习效果也不佳。我是这么处理的:
1.通读全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直奔第5自然段,进行高效阅读教学。先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接着交流解决问题。再对文段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和积累,如从大火炉的描写来体会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并对段中好词句进行积累。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体会小女孩从看到幻象的惊喜到幻象消失的失望心情。
3.总结阅读方法,进行迁移学习。学习第5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思,读懂愿望;品读词句,说出感受。

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小女孩另外四次擦燃火柴的文段,运用阅读方法进行迁移学习。
4.进行自由、充分的朗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后,剩余的时间就让他们把印象深刻的部分读一读,可自主大声朗读,可小组合作接读,可邀请老师共读等。充分的朗读更能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人物的情感。
这样的高效阅读教学模式,摒弃了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又累又容易走神的现象。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课上都是朗朗书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然水到渠成。此外,我引导学生掌握每单元文章的阅读方法,如:边读边思,质疑问难;边读边画,写下感悟;大声朗读,熟读成诵;交流互赏,发表见解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阅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扩大阅读量,鼓励个性化阅读
温儒敏说:“扩大阅读量,是语文改革的方向。”每一节语文课,剩下半节课的时间我都还给学生。我开启群文阅读,通过“阅读体验的个性化挖掘”来营造书香磁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我推荐相关主题不同文体的好文章,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略读,自主读通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和文中重点信息,达到学以致用。
接着,我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温儒敏说:“我们要教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 每节语文课,我都挤出时间,放手让学生略读、跳读文章,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片段,畅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文《小马过河》后,我便推荐学生从《语文主题丛书》中选择喜欢的篇目阅读,想读哪篇哪段都自主决定。学生阅读了《无花果和牵牛花》、《狐狸和乌鸦》等多篇文章,沉浸在阅读世界中的学生是欢愉的,互相交流是兴奋的,收获更是满满,有人积累了几个好词,有人悟出了故事的道理……这样的语文课堂是阳光高效的。
这种高效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突破传统教学一课一文的束缚,通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实现自我,完成专属于自己的阅读思考。
三、多措并举,延伸高效阅读教学模式
温儒敏主张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结合,且要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的语文生活联系起来。我探究的高效阅读教学模式运用了以下策略:
1.由课堂的“略读”“泛读”延伸为课后的“精读”“品读”。
2.由课堂的“阅读”延伸为课后的“摘抄”“记录”“写感受”。
3.由课堂的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延伸为课后登录“一米阅读”平台参加看书闯关,做题赢“米币”等活动。
4.创设阅读氛围:成立学生书友会,开展读书分享交流活动等;
         5.适时引导,鼓励表扬,激发学生长期阅读的兴趣。
同时,通过师生同读、生生比读、亲子共读、社会助读等途径引导学生把阅读深入到心灵交流层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的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课上、课余都可看到学生陶醉于阅读。学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每日进行课内外群文阅读,养成积累好词句的习惯,阅读能力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得到提升。阅读教学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将继续探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8年修订)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
【3】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4】《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