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宫学琴
[导读] 作为一种内涵丰富、形式灵活、时耗较少、鲜活生动的教学辅助工具
        宫学琴
        青海省格尔木市江源路小学 青海省  格尔木市  816099
        摘要:作为一种内涵丰富、形式灵活、时耗较少、鲜活生动的教学辅助工具,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很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其不仅可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染力、生命力、影响力,还可以使教学内容、阅读素材、辅助文本等以更为形象直观的方式得以呈现,为阅读效能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微课与阅读的结合,还可以克服学生在知识积淀、理解能力、认知特性等方面的不足与差异,使得诸多阅读活动的开展更为贴近学生认知特性,为学生核心素养塑造诸如了新鲜血液。因此,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为科学、高效、充分,教师应加强对与阅读教学相关的微课素材的开掘、资源的整合、工具的借助,使诸多鲜活生动、丰富多元、直观具体的微课充分衍射至学生认知视域,为确保阅读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层次推进而提供助力。同时,教师在开发微课时,应多关注学生的认知特性,以确保微课与阅读有机融合,为学生认知发展铺设路径。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微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媒介工具、视频资源基础上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其因呈现形成灵活多样、蕴含内容丰富多彩、使用途径宽泛灵活而广受师生推崇,且被充分贯通至各学科教学领域。同时,与其他视频资源相比,微课的时间跨度较小,而内涵却很丰富,可被发布至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内、课外学习使用。这些显著的特性,使得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理解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与不足,使阅读教学的开展与学生认知的发展无限契合,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因此,针对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与阅读教学的发展需要,教师应加强对可供选用至阅读教学领域的微课资源的开掘、整合、搜集、借助,并将其充分融合至学生认知领域,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与核心素养塑造提供保证。以通过微课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能提升,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的认知体系。
        一、借助微课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夯实学生基础
        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坚实的语言基础为保证。尤其是对于字词、语句、段落的解读能力,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内涵的关键。但是,由于很多小学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够坚实,以致其阅读教学的开展,应从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出发,在阅读中渗透一些辅助性直观意象,以避免阅读中诸多谬误的发生。因此,教师应以学生认知现状为导向,加强对微课素材的利用,使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字词、语段等以短视频的方式即时呈现,让学生在直观具体的微课引领下开展课文阅读、进行文本解读,在微课驱动下的丰富阅读体验中促进其认知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就与阅读内容关系密切的故事、典故以微课的方式予以呈现,让学生在观摩与探究中获得认知迁移,以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为科学高效。例如,在进行《语文园地》中涉及的寓言成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以微课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寓言成语的内涵,以达到调动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理解的目的。并在微课中就涉及的重点生字、词语等着重强调,让学生在丰富鲜活的认知刺激中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二、通过微课的利用,渗透技巧指导,优化教学策略
        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阅读方法渗透,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构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阅读内容,就涉及的辅助性阅读方法利用微课予以适时渗透,以促使学生在多元化、全方位阅读中充分感知阅读之快乐,并逐步丰富自身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品味,逐步完善自身认知构架,更好发展自身阅读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在阅读中所阅读的普遍性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微课的开发,进行具体指导,以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例如,在开展《长城》和《赵州桥》等课文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就有关两座著名建筑的背景、历史等制作成微课,在课前发布至网络交互平台,供学生自主了解。并结合课文中涉及的有关描述赵州桥和长城外貌的重点字词、语句等,用微课在课堂进行展示,让学生结合具体图画充分了解其内涵,以加深对修饰长城的雄伟、形容赵州桥的坚固的字词的理解。最后,在赏析环节,还可以利用微课将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要点、难点等予以强调,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获得认知迁移,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依托微课应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很多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审美性特质,尤其在情节、内容、主题上,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关联密切。因此,教师应充分关联学生的认知需要,借助微课来创设一些辅助性阅读情境,使阅读内容中涉及的情节、思想、情感等得以充分展示,以帮助学生直观化、近距离体味、感知阅读文本内涵,深层次理解作者寄托于文本之中的思想、情感。而且,微课引领下的教学情境创设,还可以为学生借助课文内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阅读活动铺设了路径,获得对于阅读内容的创造性理解。例如,在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就课文内容中有关作者创作诗作时的体验制作成微课,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蕴含于课文之中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两种态度背后的含义,体味作者面对不同评价时的心理变化。在教学情境的驱使下,来促进教学效能的提升。
        四、结论
        总之,对于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语文的小学学生而言,其在知识积淀、认知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依然存在做多不足与缺憾,且很多学生在思维、理解、认知能力上仍旧以形象、具体、直观为主,以致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且更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因此,教师在落实给予微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时,应以学生实际与阅读内容为基础,做好对微课的开掘、整合、借助,使诸多符合学生认知特性、关联教学需要的微课被充分融合至阅读教学领域,并通过微课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学生认知,强化教学效能,为学生核心素养塑造而夯实基础。同时,随着微课应用的深入,学生的思维、认知、潜能也会得到充分激活,更利于阅读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延展性、科学性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仅仅是一种解学辅助工具,其使用必须与学生认知发展、阅读教学主题紧密关联,且在使用的频率、融入的契机、呈现的方式上科学调控。以避免由于微课的大量使用,而冲淡教学主题,对学生认知产生干扰。这使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切实提升对于微课的驾驭能力,以通过微课作用的发挥,真正达到服务学生认知发展,服务阅读教学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福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实践分析[J].家长,2019(36):81-82.
        [2]黄凤萍,王顺德.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51.
        [3]蒋婧.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154+156.
        [4]张碧莲.微课助力  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9(07):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