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忠姣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小学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探索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对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应用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糟粕,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模式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争取将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法,是以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知识”。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之间可以展开密切交流和互动,促进课堂活跃度的提高。第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可以借助真实情境,直观了解到学习内容。情境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游戏、角色扮演、图片、视频等,以此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第二,情境教学法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同时,丰富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学内容也十分单一、固定,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排斥心理。而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可以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拓宽学生的思维。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陶行知先生提道:“只要做一事,要用最省钱、最简单、最省时、最省力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效果。”现代教育和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极为显著。对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呈现课本内容。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农村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更直观、更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鸟的天堂》一课为例,在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榕树的美丽和奇特的认识,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场景,在正式讲课前,教师播放群鸟齐鸣的PPT,引导学生聆听。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之前所听到的声音阅读课文,并对下述问题进行思考:第一,课文中作者分别在什么时候经过了鸟的天堂?见到的有何区别?每次的感受是什么?第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榕树很大?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营造真实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将贴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设计成真实的生活情景,能够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课堂,使他们从生活经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和生活的实际联系,增强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的能力,这样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在这样长期的训练下,让学生将这种能力反作用在后阶段的学习中,使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容易理解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提问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这种好奇心来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带着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程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雷锋之后,问学生:“雷锋叔叔究竟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寻找他。”通过这样的问题,带着学生进入教材,一起探索总结,最终使学生明白了课文主题和表达的情感,这也是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方式之一。
(三)注意互动,为创设游戏情境打好基础
玩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之所以贪玩,是因为玩的过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物吸引他们。小学生乐于选择能提起自身兴趣的事情来了解、认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创设趣味、轻松、活泼且健康、有教育意义的课堂情境,来增强语文课堂的期待值,用有趣的事物吸引学生,使学生时刻渴望学习语文。为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转变传统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简单易懂的游戏来给教学增添趣味。部分小学生对某科目的喜爱度和学习成绩会受到教师人格及课堂风格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更容易与教师、同学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和语文课堂产生安全感,学习会更主动、更积极,学生的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等也会有显著提升。例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文时,作者旨在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课文主线,设置“歌曲接龙”的游戏。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母亲的音乐,或者唱几句关于母亲的歌曲,来引出游戏。首先,为了提高学生对游戏的参与度,教师应考虑班级人数的情况、学生性格的差异,将学生合理分组,每5~8人一组。其次,在准备环节,教师可给学生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歌曲,然后小组内部讨论交流每位成员所了解到的关于母亲的歌曲。再次,学生讨论结束,游戏开始。教师随机抽取一组,进行首唱,其他小组抢“话筒”进行接龙,每组所唱的歌曲不能与前面出现过的歌曲重复。游戏采用积分的形式,基础分为5分,小组唱对一次加一分,唱错一次扣一分,所有加分过程由教师写在黑板上。最后,教师可对成绩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对成绩不好的小组也不做惩罚。通过这样的游戏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应适时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文中,鼓励学生带着刚才通过演唱歌曲产生的对母亲的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这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作者讲的母亲,和以前了解到的母亲有什么不同。由此,教师通过简单的游戏情境,成功奠定了课堂整体情感基调,使学生带着兴趣完成课文学习,而学生也会更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尝到趣味课堂的甜头,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喜爱语文,其语文成绩也自然会有所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师可以立足于此点运用先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的是平铺直叙的方式,但学生并不一定可以理解掌握,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师可以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此来调动其探索欲望,带领学生置身于一个未知的情境,调动其思考主动性,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以《画杨桃》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文中的老师一样把杨桃带到班级中,放在讲台中央,让学生将他们看到的样子画出来。之后根据班级中的座位,分别找到6~9位学生将他们所画的杨桃展示出来,问学生:“为什么你们看的都是同一个杨桃,但是画出来的却有所区别呢?原因是什么?”向学生提问后,先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自主交流、讨论,然后引出教学内容。最后,教师立足于学生说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叙述,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引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创新情境教学法的贯彻落实,有效结合了学生实际生活与语文知识,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梅.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3):135.
[2]杨成凤.情境创设,引爆课堂思维——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