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霞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黑龙江省黑河市164100
摘要:全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而小学学生阅读积淀的丰富、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素养的塑造、阅读兴趣的培养,则必须以提高阅读速度为保证。若阅读速率与阅读需要不相契合,势必难以确保阅读需要的满足。然而,受到传统思想观念与阅读导向的影响,以致目前很多教师都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侧重点、着力点落实在字词积累、语句分析、识记巩固层面,而对于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能力培养则不够重视。这种机械式、单一化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基于此,教师应以培养快速阅读能力为引领,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手段、途径的创新与优化,让学生彻底从“咬文嚼字”式的慢读训练中解放出来,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为学生广泛涉猎各类阅读素材,切实丰富自身认知积淀而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速阅读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阅读、阅读、再阅读。其充分说明了阅读之于学生认知发展、自我实现的价值与意义。而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则是确保学生自主、灵活、充分驾驭各类读物、素材、文本,切实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充分丰富自身认知积淀的关键。而所谓的快速阅读,主要指结合具体文本,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文本信息,并对其予以加工、整合、筛选,并应用至现实生活领域,以获得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养的发展。这使得加强小学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更为科学、高效、充分的速读方法,并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获得提升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快速阅读能力培养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文本特性,不断优化指导策略,切实拓宽教学路径,全面创新阅读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实践应用、内化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效驾驭快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获得快速阅读能力的发展,以逐步扩充自身阅读量,不断增强自身阅读力,获得核心素养的充分发展与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指导学生学会快速收集信息,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兴趣
快速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是以文本对应的语句、片段、章节为载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基本信息,并对其予以加工整合,形成对文本的直观、大概了解。其重在以视觉运动规律为驱动,使阅读活动由声读向视读转换,且不必关注字词的运用与差异,只需了解文本的整体信息即可。如果说传统阅读是由“零”到“整”,那么快速阅读则是由“整”到“零”。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快速阅读能力使,不仅应关注阅读的速率,更应关注学生在至、词、句中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把握重点字词、基本语段、关键章节中获得对于阅读内容的整体感知,并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插图、标题等信息,就其予以整合,在提升阅读速度的基础上发展快速阅读能力。同时,在学生完成快速阅读后,教师还应借助认知交流、协作互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读后收获、读后认知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辅助问题的基础上获得快速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开展《与众不同的麻雀》阅读中,教师可以限定时间,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快速浏览课文,并自主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随后,再组织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找出插图中“与众不同”的那只麻雀;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在师生之间的交互与探究中实现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多元丰富的认知体验中获得快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帮助学生尝试自主设定目标,丰富学生的快速阅读体验
快速阅读要求学生“读”时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而传统阅读教学的开展,阅读目标的设定,都以教师为主体。
由于很多阅读目标的设定与学生认知需要背离甚远,以致总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快速阅读的开展也流于形式。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快速阅读指导时,应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阅读目标的设定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认知需要,根据对阅读文本题目的感知,确定一些更为具体、生动、鲜活的阅读目标,以实现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在尝试自主确立阅读目标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理解能力也会获得充分发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有的放矢”的“读”,更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快速阅读的实效性也会更强。例如,在开展《母亲的账单》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限定阅读时间,然后由学生自主对课文题目进行探究后确立目标,随后在完成阅读后开展交流。此时,有学生提出小彼得的父亲是个商人,为他给母亲开账单奠定了基础;也有学生提到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彼得账单与母亲的账单对比,从而体现母亲的无私;更有学生提到读完课文后由彼得的母亲想到自己的母亲,理解了母亲的不易。而这些丰富且生动的速读体验、感知,则更利于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素养的塑造。
三、促使学生善于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科学且高效的快速阅读,并不单单是形式层面阅读速率的加快,阅读时耗的缩短,而应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感知、获取信息为导向,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快速阅读指导时,应加强对整篇浏览、局部精读等基本阅读策略的渗透,让学生结合文本的某一章节、某一片段等开展精读、细读、速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本关键与核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眼球的快速移动,真正读懂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获得对于文本主题、思想、情感的深层次把握。而在学生完成快速精读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展演、角色扮演、辩论活动、分享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快速阅读体验,使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得认知蜕变,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完成《病房里的故事》阅读指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快速阅读其高潮部分:这一天夜里,吉姆死了。在单独成段语句中,反复推敲课文的内涵与情感,分析其在课文中的作用与价值。最后再根据自己快速阅读后的理解,采用情境展演的方式来表达课文的情节与思想,在多元化快速阅读体验中促进学生认知提升,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直接影响,速读能力是学生认知的关键保证。加强对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速读中有效获取信息、丰富认知积淀、获得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但是,由于小学学生各方面意识、能力、素养正处于发展期、塑造期,以致其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以长期性、持久性、科学性、有效性强化训练为铺垫,方可帮助每一个孩子慢慢掌握不同阅读方法,并将其灵活、充分、有效应用至现实生活领域,获得完备意识、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探寻培养小学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与科学手段时,应加强对学生认知现状与身心特性的综合考量与深度研判,并以此为参考,加强对教学方法、措施、手段的变革与改进,使对应的快速阅读教学指导与学生认知发展紧密关联,并最大限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现区”,使学生在掌握更为科学、高效、充分的快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投身至快速阅读,在广泛涉猎、科学借助、灵活应用各类阅读素材的基础上获得快速阅读能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内尽情享受快速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以达到拓宽眼界、丰富认知、提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苟芳霞.淺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02):108.
[2]黄滟艳.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6(03):47.
[3]刘丽华.浅谈小学语文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85-86.
[4]曾春令.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