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用人科学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盘桂生
[导读]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同志的用人科学主要表现在:果断选择了一条革命用人路线;根据实际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盘桂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199
        [摘 要]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同志的用人科学主要表现在:果断选择了一条革命用人路线;根据实际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海纳百川善于用革命同志人才;坚持党管干部与德才兼备原则;奖惩分明用革命纪律管理人才等。毛泽东同志在当时的用人实践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用人科学;领导艺术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1]如果说领导者组织制定的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属于“出主意”这一类的话,那么使制定的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能够贯彻执行,逐步变成现实,则属于“用干部”这一类范畴。显然,领导抓好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毛泽东同志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他是如何知人善任解决好干部问题的呢?在用人上他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留下了哪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呢?这是本文要阐述的基本问题。
         
一、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用人实践
         
        实践出真知。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毛泽东同志根据革命斗争需要,敢于和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科学的探索,其中他在用人上就果敢地进行了不少科学创新。
        在党的建设方面,他十分注重从基层发展党员,建立健全党组织,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万事开头难,当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一项异常艰巨的革命斗争。然而,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虽然只存在了两年零四个月,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伟大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在党的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从基层发展党员,建立健全党组织,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当时在井冈山地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主要有湘赣边秋收起义前委、红四军军委、中共湘南特委、中共湘赣边特委、中共井冈山前委、中共永新县县委、中共莲花县县委、中共宁冈县县委、中共遂川县县委、中共酃县县委、中共茶陵县委等,以及管辖范围内的各级党组织。通过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注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带头作用与战斗堡垒作用。例如,中共湘赣边秋收起义前委,毛泽东亲自担任书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其他党组织,也都在毛泽东的悉心指导下逐步成立起来的。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与组织领导作用,功不可没。
        毛泽东同志还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在农民与其他非无产阶级中积极发展党员,发现和培养革命人才。例如,根据1929年5月统计,红四军全军仅4000人,其中党员1329人。这些党员中,工人310人,农民626人,小商人106人,学生192人,其他95人。红四军当时党员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数占了70%。从而“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在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道路。”[3]毛泽东同志从建党对象上有了很大突破,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无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还指示湘赣边界特委举办党团训练班,由每乡区选派出党团员各一名,到茨坪来集中参加党团训练班学习。并在龙江书院成功举办了红军教导队学习班。毛泽东同志在百忙中还亲自给这些学员授课,对学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毕业后分配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等等,从而为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下了必要的组织基础,输送了骨干力量。
         在政权建设上,注重及时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同志科学统筹,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先后指导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级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分兵发动群众,集中对付敌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党员干部组织群众,根据《井冈山土地法》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红色割据区域逐步扩大起来后,又为革命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用武之地与广阔舞台。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克茶陵县城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立即建立了党的茶陵县委、县工农兵政府和赤卫大队等,陈韶担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谭震林担任茶陵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1928年1月5日,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后,1月8日中共遂川县委成立,陈正人任书记;1月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王次淳任主席。1928年2月18日,工农革命军攻克宁冈县新城;2月21日中共宁冈县委和宁冈县工农兵政府在砻市成立,龙超清任县委书记,文根宗任主席。1928年2月,中共永新县委成立,刘真任书记。1928年5月9日永新县工农兵政府成立,朱昌偕任主席。1928年4月上旬,中共桂东县委和桂东县工农兵政府在沙田成立,陈奇担任县委书记兼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28年3月间,酃县暴动胜利后,成立了酃县赤卫大队,何国诚任大队长。但由于叛徒出卖和敌人的进攻,5月20酃县县委机关遭到破坏,县委书记刘寅生不幸牺牲。为了重新开辟酃县的工作,毛泽东指派李却非为县委书记,在宁冈茅坪帮助重新组建了酃县县委。1928年6月上旬,酃县工农兵政府在大院成立,徐鼎燕任主席。1928年6月28日,红军第二十九团占领莲花县城后,6月底莲花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刘仁堪任主席。1928年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毛泽东为书记,谭震林为副书记。5月底,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袁文才任主席。除了县一级政府外,还分别建立了乡、村一级的地方政权。各级党委、政府人员,切实全心全意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从而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经过初创时期(1927年10月-1928年2月)、发展时期(1928年4月-1928年7月)、恢复时期(1928年9月-1929年1月)、持续时期(1929年5月-1930年10月),根据地红色区域全盛时期曾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全县,以及遂川、酃县、茶陵、吉安、安福等县一小部分,“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多万。”[4]
         在人民军队建设上,摈弃旧军队的陈旧观念与旧制度,创建了一整套新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后,原计划会攻长沙,但敌强我弱,无法继续执行原计划。于是,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走上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正确道路。1927年9月29日,经过三湾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的小组,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全军由中共前委委员会统一指挥。由此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也确立了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并坚决摈弃以前旧军队打人、骂人、官兵不平等的军阀作风,在部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实行统一的供给制,真正实行官兵平等。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月3日毛泽东率领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抵达宁冈县的古城,在此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做出了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928年4月,朱毛红军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随后选举产生了中共红四军军委。毛泽东担任红四军党代表兼红四军军委书记,朱德为军长,委员有陈毅、宛希先、何挺颖、袁文才、王尔琢、何长工、龚楚、胡少海、张子清、王佐、蔡协民、王得胜、王英等同志。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还英明制定了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其中,红军的三大任务就是: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大纪律就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就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
        总之,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在党、政、军等方面大胆实践创新,开创了崭新的革命局面,并为科学用人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用人科学
         
        为了积蓄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保存自己,战胜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用人科学的主要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果断选择了一条革命用人路线
        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与制度痼疾,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四条绳索。掌控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实权人物,他们往往互相勾结,共同残酷地压迫与剥削广大劳动人民。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坚决彻底地打烂旧世界及其用人制度,果断选择了一条革命用人路线。这条革命的用人路线,就是带有鲜明革命性质的“任人唯贤”路线,而不是宗法式的“任人唯亲”路线。毛泽东同志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革命路线,服从党的革命纪律,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工作积极肯干,确实不谋私利为标准。切实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使用人才,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
        例如,曾任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主席的王次淳同志,就是一个典型。1902年,王次淳出生于江西遂川县瑶下乡西庄村一个贫苦家庭。1927年,他参加遂川县农民自卫军,任交通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时,王次淳担任主席。在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对大家说:王次淳昨天还在挑大粪,今天却当上了主席了。我们穷人翻身了,但是革命光靠主席一个人不行,还要靠大家一起来爱护自己的红色政权。后来,王次淳于1931年10月在永新县牺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又例如,曾任茶陵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谭震林同志。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长、县总工会宣传干事、县党部工农运动特派员等。1927年冬,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后,谭震林被推举为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兼任工会主席。谭震林同志不仅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身兼要职。解放后,他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等等。
         (二)根据实际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革命创举。毛泽东敢于打破陈旧保守的旧观念,慧眼识人才,并大胆用人、灵活用人、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对袁文才、王佐等人进行成功的教育改造,就是一个显著的范例。
        袁文才,1898年10月生于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曾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求学。后来他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参加了当地的马刀队,曾任参谋长。1926年秋,这支“马刀队”被编为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总。同年9月,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举行宁冈暴动,他任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1927年7月,根据党的指示,袁文才会同王佐等率领的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永新暴动胜利后,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贺敏学任主席,王新亚、袁文才、王佐任副主席。同时成立了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部,王新亚为总指挥,贺敏学、袁文才、王佐为副总指挥。
        王佐,1898年出生于井冈山市下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参加绿林武装。1925年所部被地方政府收为新遂边陲保卫团,任副团长、团长。1927年7月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

王佐与袁文才率部在宁冈县坚持斗争,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
        经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有关会议,决定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使用好王佐、袁文才等人。经过做思想政治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援助,将他们争取成功后,茨坪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部、军官教导队、军械处、公卖处,以及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等重要机构也都设在了茨坪。毛泽东同志的住处与办公地址,则安设在茅坪村中央的老中医谢慈俚家的楼上(即八角楼上)。1928年2月,袁文才、王佐等人领导的地方武装,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全团约一千人。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毛泽东和前委还及时选派何长工为该团党代表,徐彦刚为参谋长,并抽调了宋任穷、蔡协民、谭梓生、高静山、张际春、曹里怀等同志到该团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加强了该团的领导力量。
         (三)海纳百川善于用革命同志人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毛泽东熟悉中国历史,深深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又善于借鉴历史上成功用人的经验,大胆创新。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雄才大略,能够容纳并善用革命同志,善于凝聚与团结一大批优秀人才,从而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盖世伟业。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早期阶段,中共前敌委员会作为秋收起义部队的领导机构,毛泽东担任前委书记。委员有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钟文璋、王兴亚、苏先俊等同志,毛泽东就团结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同志。例如,卢德铭同志,四川自贡人,他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毕业生,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发挥了巨大作用,1927年9月23日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余贲民,湖南平江县人。1922年在长沙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三湾改编后,他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副团长;进入井冈山地区后,他参与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后来,曾任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湘鄂赣省委军事部长等。1933年余贲民在战斗中不幸牺牲。钟文璋,湖南益阳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生。1927年9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后率部从修水向长寿街进军途中遭到叛军伏击失踪。王兴亚,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后在湘赣边界斗争中牺牲,等等。
        1928年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于5月4日正式宣布建立了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辖3个师。1928年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毛泽东为书记、谭震林为副书记。毛泽东、宛希先、刘真、谭震林、谢桂标为常委,朱德、陈毅、龙高桂、刘辉霄为候补常委。5月底,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在宁冈县茅坪苍边村成立,袁文才任主席。下设军事、财政、土地、司法、青年、妇女部以及工农运动委员会。军事部由张子清负责;财政部由余贲民负责;土地部由谭震林负责;司法部由邓允庭负责;青年部由肖子南、刘真、胡波负责;妇女部由吴仲莲、彭儒负责;工农运动委员会由宋乔生、毛科文负责等。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五军,来到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合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又增添了一支革命劲旅。
        许多党内革命同志,从亲身革命经历中切实认识到:毛泽东同志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所以,许多同志不管当时条件多么艰苦,都自愿前来团结在毛泽东周围,跟随毛泽东干革命。尽管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革命队伍里也出现过像余洒度、苏先俊、陈浩等一些败类,但是,他们代表不了革命的主流,最终都没有落下好下场。铁的历史证明,中国革命只有走毛泽东同志指引的正确道路,才能夺取最终胜利。
         (四)坚持党管干部与德才兼备原则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始终坚持党管干部与德才兼备的原则,科学用人。党管干部原则,其主要内涵在于:由党制定干部人事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由各级党委管理和推荐使用人才,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指导干部人事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实现干部工作的革命化、科学化;对干部人事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等。
        德才兼备的原则,其主要内涵在于:不断发现、选拔、培养和使用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革命斗争中,坚决服从党的安排,听从人民的呼唤,务实能干,无私奉献。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由于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从而共同铸造了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无私奉献等井冈山精神。
        从1955年到196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的高级将领,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就有56位之多。其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有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林彪等人。成为大将的有粟裕、黄克诚、谭政等人。成为上将的有萧克、杨得志、宋任穷、陈士渠、朱良才、李聚奎、张宗逊、陈伯钧、杨至成等人。还有一批中将、少将与省部级高级干部。他们绝大多数都出生贫寒,但他们参加革命工作上井冈山后,绝大多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战功赫赫,功勋卓著。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毛泽东就非常善于发现人才、组织人才、培养人才,并善于爱护人才、团结人才、重用人才,所以他们不断成长起来,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五)奖惩分明用革命纪律管理人才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当时的井冈山地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但是,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又处在敌人包围、分割、封锁的狭小区域内,客观上存在着敌强我弱、地域不广、兵员不足、粮源有限等不利因素。因此,革命队伍里红军将士吃饭、穿衣、住宿等方面都面临着严重困难。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严峻的斗争形势,毛泽东同志领导根据地军民在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的同时,一面抓政权建设,一面抓财政经济建设。积极采取了向封建剥削者罚没征发、推行新型税收制度、发展经济等措施,有效保障了根据地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解决了根据地革命军队和政府人员的给养问题,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还广泛深入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实行奖惩分明的制度,用法纪管理激励人才。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突出者,给予表扬表彰、大胆使用。但是,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甚至走向人民反面的人物,则严肃问责,甚至严肃处理。
        例如,处理陈浩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陈浩是湖南祁阳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三湾改编时,工农革命军缩编为一个团,毛泽东同志对他非常倚重,由他担任团长。但是,1927年11月18日,陈浩带和副团长韩庄剑、参谋长徐庶等人,在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后就醉心于享乐,腐化堕落。为此,陈浩等人受到了前委的严厉批评。陈浩等人不知悔改,妄想把部队拉走,投靠敌人。1927年12月27日,毛泽东立即率部在湖口逮捕了陈皓等人,指定张子清为代理团长,将部队带回宁冈。12月29日,工农革命军在宁冈县的砻市召开大会,毛泽东义正词严地公开列举了陈浩、韩庄剑和徐庶等人叛变投敌的罪行,并下令处决了陈浩等几个可耻叛徒。
        毛泽东同志亲自制定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要求广大红军指战员认真执行。实际上,这也是毛泽东善于用纪律管理人才的一个创举,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后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经过长期反对军阀主义的斗争,军队内部很团结,联系群众也很好。”[5]
         
三、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用人启示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在用人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有益启示,那就是:
         (一)必须实事求是,制定英明政策。毛泽东用人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他善于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的国情、革命的实际需要,是毛泽东用人科学的基石。因此,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政策与策略,是党的生命。作为领导者,要用好人才,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好干部政策。按照党的正确干部政策,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用人的政策英明了,才能为用人科学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与基本遵循。
         (二)必须善于识别,做到量才使用。毛泽东同志雄才大略,又非常平易近人,他善于慧眼识人才。他不但善于看一个人才的一时一事,而且还善于看人才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善于看清人的本质,这是他善于识别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在干部的任用上,要高度重视人才的识别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正确的调查研究。要善于识别各种人才的长短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量才使用好人才。
         (三)必须任人唯贤,不能任人唯亲。毛泽东任人唯贤,不是任人唯亲。只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党的纪律,善于联系群众,有独立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的,哪怕是出身贫寒的种田农民、泥腿子,也可以进入党的干部队伍行列。任人唯贤,才能够大胆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善用人才。因此,不搞任人唯亲的用人哲学,不拉拢私党,不组织小派别,坚持正派公道的用人作风,对用好人才与干事创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必须加强培养,不断提高素质。毛泽东在百忙中,亲自给井冈山地区的党团训练班的学员上课,给红四军教导队的学员授课,用通俗易懂的革命道理,提高学员们的政治思想认识。毕业后,妥善安排学员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并采取各种形式,经常对党员、干部、红军、群众进行教育,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保证党在根据地的绝对领导。因此,人才的培养工作,也是用人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提。要给人才学习的机会,用先进思想与先进理论教育他们,武装他们,指导他们,提高他们,并让他们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发挥好骨干作用,这样的用人科学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五)必须爱护人才,善于保护人才。在毛泽东的用人科学里,他把人才当做宝贝善待。他善于关心、关怀自己的同志与革命人才。他真心诚意帮助自己的同志,用热烈的同志态度对待人才,把他们的积极性组织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去。他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善于团结党内外人才。所以,他能够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艰苦创业,甘苦备尝,荣辱与共。因此,使用人才必须注意爱护人才。对于犯一般错误的同志,应采取说服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对犯了严重错误而又不接受指导的人们,应当采取斗争的方法。对于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项困难问题者,必须在可能限度内给予关怀照顾,送去党组织的春天般温暖。
         (六)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追求表面形式而忽视实际内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官僚主义是只知发号施令而独断专行、脱离群众的思想作风和领导作风。在选人用人上,搞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都是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相对立的。毛泽东推崇实干,在用人科学里,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至关重要。
         (七)必须清正廉洁,严惩变质分子。毛泽东推崇的科学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但是,他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纪律。与此同时,又英明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具体的纪律,用革命纪律来管理革命队伍与党员干部,确保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与革命化。因此,要学习毛泽东历来高度重视廉洁勤政、务实为民的思想,坚决防止和反对腐败,将反腐倡廉、勤政为民作为一项治党治军的重要原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葆党的性质不改变、宗旨不褪色,永葆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当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同志是人不是神,他的认识和行动也必然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然而,毛泽东在当时的科学用人方面确实有许多创新,并闪烁出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6]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7.
[2]张泰城.井冈山的红色回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1.
[3]罗学渭,肖长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211.
[4]李忠,肖子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6.
 
 作者简介:盘桂生(1964- ),男,广西灵川县人,瑶族,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研究员,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