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应用-以PEP四年级下册Unit 6 Part B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郑家凤
[导读]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段落层次之间语感不严密的特点,作为文本的一种基础类型,既涵盖了文本的基本共性,又和其他文本形式有所区别。
        郑家凤
        福建省厦门市后田学校     361100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具有段落层次之间语感不严密的特点,作为文本的一种基础类型,既涵盖了文本的基本共性,又和其他文本形式有所区别。通常涵盖了图表、图解文字以及文章目录、说明、图片句子连线等间断性文本内容。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阶段所占比例较大,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教学研究,采用了工具支架、问题支架、范例支架、图表支架、建议支架等形式,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Unit6的一节课例,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随着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概念的产生,夯实了小学英语课程的理论基础,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充实了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同时激发了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的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及学习效果。“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支架的形式涵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工具支架搭建框架,衔接课堂
        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课程内容来搭建支架,搭建支架可以为学生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概念框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内容,同时可以使新旧知识相互衔接。例如在讲授PEP四年级下册Unit 6 Part B的非连续性性文本之前,可以用游戏,视频,图片等工具去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教师先运用头脑风暴游戏复习衣服的单词,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衣服,不同衣服的价钱也不同,那么你们可以列举出一些衣服的价钱吗?”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接着,借助多媒体播放主情景图,展示Sarah和Mum去商场购物的情景来让学生复习“shopping”的内容。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运用游戏、图片和视频播放等工具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shopping,去认识不同衣物的价钱,这个课前的复习环节通过工具支架的搭建,便于学生加深对购物的词语和句子的运用,做好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问题支架设置情景 ,导入课堂     
        在搭建完前期支架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入概念框架中的具体情境中。通过第一环节的游戏提问环节,学生已经回忆起了前面的知识,所以在进行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框架形成闭合式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后,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好奇心与兴趣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对此,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为基础,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充分的整合。在小学英语阅读环节,需要通过问题支架去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将课堂内容灵活地运用到情境设置中来,提炼出情境中的关键问题,找出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拓展思维方式。以小学四年级下册这篇文章内容为例:当学生抓住文中的情景为shopping后,教师通过提出关键问题:It will be cold soon.You have 50yuan . You can choose three things  Which one do you want to choose ? 然后,再提出Can you give her some suggestions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外的图片获取信息。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探究。

教师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支架创设情景,吸引学生逐步融入到情景设置中去,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去抓住核心问题挖掘图片中透露的信息内容,提出自己心中的猜测和想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范例支架建构知识,进入课堂 
        “支架式”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对信息进行整理重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同时也需要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范例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内化知识,帮助学生能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将新旧知识有效融合,并对新知识自动编码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存储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图文范例的写作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明确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范例支架,提供阅读图片的策略,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够内化知识,从新建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图表支架协作学习,巩固课堂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探究活动,是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该环节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知识形成系统建构。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识,从而促进对知识的建构。协作学习能够集思广益,将学生的各种想法汇总起来,最终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例如在讲授PEP四年级下册Unit 6 Part B的这节课中要调查What,who,How much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3到4人的小组,然后提出问题:(1)打算买那些衣服?(2)每件不同的衣服多少钱?那件衣服便宜?各个小组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然后学生将自己的调查观点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首先应注重物品的外观,其次再看物品的价钱。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应根据价钱再挑选物品。学生间通过交流各自的观点,从而获取到不同的信息。学生对于相同的问题会有多种思维方式,也会根据不同的对比方式展开分析探讨,最终获得适合自己的系统构建。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建议支架效果评价,检测课堂
        效果评价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的具体体现。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贡献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情况等。效果评价的原则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优势要毫不吝啬地进行表扬;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加以引导和鼓励。面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不要过分指责,而是委婉指出,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培养其解决问题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也要评价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习成绩,又要关注个人情感。通过效果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哪里做得比较好,哪里还尚有欠缺。这样,既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例如教学缺乏目的性、趣味性和评价性等现象,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章信息内容。后期逐步撤掉支架,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进行学习策划。通过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切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何树林;刘悦明;“支架式”翻译网络教学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相跃;“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策略《中国教师》2014年第1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