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彦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创新章节复习课教学设计,突破常规的以梳理知识点,以题代点的教学设计,从素养能力、知识技能、层次结构三个视角进行章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在提高章节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上做了有效的探索,可以开阔教师在章节复习课教学设计上的视野,丰富教师对章节复习课教学设计时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关键能力;课堂效率
一、教学设计
.png)
环节(三)知识结构2
议一议: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我们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例题2.如图,有一个长方体盒子,长、宽、高分别是5、4、3,请在右图中补全其侧面
展开图。
.png)
环节(五)能力拓展:玩转正方体
1、如图1将一个正方体斜切一个角,画出所得几何体的三视图。
2、如图2将一个正方体斜切一个角,所得几何体有几个面?几条棱?若要将其侧面展开,需要剪开几条棱?
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以上问题的?有没有恰当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环节(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本章有了哪些理解与收获。
二、教学设计的三个视角
(一)侧视旁窥素养能力,润物细无声
本章是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的起始章节、基础部分,它与后续的“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章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展开。空间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关键能力之一,从直观到抽象,从事物操作到空间想象,教材中处处渗透着这样的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贯彻教材设计理念的同时,做一创新,把素养能力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做到细微处长素养,潜藏中长能力,润物细无声。
例题2,给定五个面,给定棱长,补全长方体侧面展开图,课堂上,学生大多能准确的画出图形,也知道该问题存在多种可能性,但其添加第六个面的过程是在不断试错,探索相对无序,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添加方法?你是如何思考的?学生在短暂的思考以后有了思路与想法,如果把给定展开图的五个面分别看成前后左右及下底面,那么该立体图形缺一个上底面,它可以与四条棱相连,所以是四种情况。这个设计,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中,那些没有逻辑的知识是无序的、零散的,不能形成长时记忆的,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从无序走向有序,重建分析推理的逻辑。环节(五),教学设计中先给定一个切角正方体的实物图形,学生先进行观察、想象,再结合已有的经验画出三视图,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学生对关键的几条棱的画法有着极大的争议,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先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分析,最后教师拨去迷雾,展示正确的三视图画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事例或物品,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事例或物品中,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的理解几何方面的相关知识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几何知识[1]。从生活实物到立体图形,本身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从立体到平面,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习上的“痛点”,先轮廓再细节,先想象再操作,最后用几何画板进行立体图形的投影验证,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获得不在教师课堂板书时的关键词上,也不在言必称思想的授课中,从每一节课堂的点滴进行渗透,充分了解学情,富有设计感、层次感、富有创新的章节复习课润点滴能力于无声处,值得尝试与探索。
(二)主视直面知识技能,柳岸见花明
知识技能目标上,本章要了解从实物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会画出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了解常见几何图形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要注重使学生经历图形的运动变化、展开与折叠、简单物体的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的能力,变模糊为清晰,柳岸见花明。
例题1常见几何体的分类并说理,开放型的问题设计,旨在对该章节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根据基本的图形特征进行分类思想渗透。学生的课堂表现可谓精彩纷呈,有的按照顶点个数进行分类,有的按照有无曲面进行分类,有的按照三视图是否相同进行分类,有的按照平面的运动形式与立体图形的构成进行分类……,每一种分类都再现了章节知识要点,学生对立体图形的顶点个数,平面与曲面,三个视图,图形的运动形式都有了更加系统、完善的认识,达成了目标设定。教师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也很精彩,提出问题:以上的分类都有各自的立场,那么同学们的分类讨论都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学生在思考中回应,因为标准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分类情况。是的,制定一个标准,或者说给出一个定义,一个基本概念以后,就需要按照各自的要点来进行选择和分类,这也是数学学习中处处可见的基本能力。例题3,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对学生已经具备的图形运动知识进行整合,理解题意,能用数学的语言至少描述出一种运动的方式,要清晰表达出图形运动的要素,如平移、旋转时的方向和距离,翻折时折痕所在直线等。学生的课堂表现呈现几个层次,少数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不明确,表示看不懂要做什么?绝大多数学生能清晰的描述一种运动形式,在经过讨论和个别学生的讲解和展示以后,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你说我说大家说,最后教师对图形的三种运动及其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很好的达成了设计目标。
学生因为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所以相对来说心智还并不成熟,还处于小学生的阶段中,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强,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学习初中数学的知识时,并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来学习课程知识,进而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进程[2]。章节复习课中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以以更加开放、多样的形式展开,章节复习课可以从固有的习题课中走出来,富有趣味与挑战的设计没有直面数学问题本身,但可以直面知识与技能。
(三)俯视鸟瞰层次结构,一览众山小
章节复习课要对一个阶段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需要教师对整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同时还需要兼顾该章节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例试图引领学生站在一个高度看问题,回顾与展望,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与心得。
环节(一),教师直接给出章节目录,谈一谈本章四个小结逐层推进的逻辑关系。课堂上部分学生对章节的理解比较零散,说不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少数学生能侃侃而谈;环节(二)中,教师逐层揭开知识结构的面纱,从生活实物到数学中的图形,常见的图形分类,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它们在运动中形成了几何体;环节(三)中,重点揭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环节(四)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常见思路,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构成的,研究复杂图形可以从基本图形入手。以上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地,怎样展开,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不会说,说不好的时候可以示范着说,帮着说。环节(六)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是学生的课堂小结,从学生的即兴发挥中进行课堂反馈,一方面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及时反思和总结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对学生也是,所以,教师要在每节单元复习课程后要及时写反思,并且学生也要反思,表达出自己在单元复习课程中的思考和感想,并在设计导学案时详细地进行记录[3]。
知识结构的认识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需要教师引领下的持续学习,从未知到模糊,到清晰,到熟练,再到灵活应用,最终创造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与其走马观花看遍山水,不如每次带领学生来一处“深度游”。
三、结语
章节复习课,可以是一堂富有趣味性、具有针对性、充满应用性的新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构思与探索,切实提高章节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丁建国. 浅谈如何用智慧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复习课[J]. 考试周刊,2019(96):91,93.
[2] 汪余良. 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实践与研究[J]. 新智慧,2018(10):66.?
[3]孙祥峰. 初中数学复习阶段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4):65.
作者简介:
冉彦,1982年3月出生,土家族,江苏无锡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研究方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