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中心小学 442523
摘要: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与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这一阶段是小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活跃、可塑性强,而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全面地认识、理性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创新德育方法,让小学德育工作绽放光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进步的初级阶段,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教育者,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各个班级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小学生德育成效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耐心和毅力,能够包容学生在成长中犯的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得以进步和发展。
一、影响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
(一)小学德育工作不受重视
纵观我国教育的发展,成绩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由此催生出了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普遍重视成绩而忽视品德培养。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逐渐重视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但受教育体制、人才选拔、升学机制的影响,成绩仍然是评价一个孩子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际的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学校不够重视。
(二)外界诱惑增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科技成果、娱乐设施不断涌现,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另外,一些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手机、电脑,这无疑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电脑上,加上手机、电脑内的信息参差不齐,小学生认知程度尚处于发育中,无法分辨一些信息的好坏,思想极易受到影响,进而使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德育工作的方式较单一
小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较小,对一些德育方面的知识不能够理解体会,这就给当前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班主任在课堂开展德育教学时,也并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小学生本来就对纯理论的德育教育理解有困难,再加上班主任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还有的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只采用较为单纯的批评教育理论,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接受,德育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小学班主任承担着重大的育人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主的认知体系,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以身作则,以多元化的形式开展德育活动,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班主任倾心打造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向着阳光积极的方向发展。小学班主任这个角色在很多小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都是高大伟岸的,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是学生所敬仰的人,更是学生的榜样。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接触最多的便是班主任。不论是学习还是实践活动,都是由班主任来管理的,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他们也会在无形之中模仿班主任。我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更是巨大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到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班主任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一定要确保自己也能做到。
例如,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时候,自己见到学生也要热情地打招呼,并且要尊重学生,不打骂与挖苦学生;要求学生热爱劳动的时候,自己也要身体力行,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时候,自己在写字的时候也要严格规范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是自己的班主任呢?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是班主任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能提高素质。
(二)开展德育创新活动
近年来,学校很多班主任在德育方面付出了不少的艰辛和努力,但效果却是一般,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多年来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小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内容也早已熟记于心,原有的德育教育内容失去了对学生应有的吸引力。因此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创新活动就变得十分紧迫,刻不容缓。那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创新活动呢?首先,将课内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外,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邀请老红军等进校向小学生们讲解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其次,为了培养小学生们积极主动、努力拼搏的学习精神,将《守株待兔》作为反面教材讲给小学生们听,让其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心存侥幸,坐以待毙,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再次,班主任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郊游活动,让小学生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公德心。最后,班主任还可建议学校定期举办校园文明建设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时刻感受文明礼仪下的校园新环境,学生在素质提升的同时,心情愉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提高。
(三)讲述德育故事,形成优良思想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先进的、优良的道德思想,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从他们的爱好出发,寻求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内涵丰富的德育故事,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关注,使学生带着好奇对德育故事的内涵展开深入的挖掘,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同时形成与之相似的情绪和思想。此外,班主任要严格地把握故事的难度,如果故事太过深奥,学生无法读懂故事的深层内涵,如果故事太过简单,则对于学生的道德思想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只有选取简短的、有趣的并且内涵丰富的德育故事,才能勾起学生内心的探索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获取其中的内涵并受到好的影响,最终形成与之相似的优良道德思想。
例如,班主任向学生讲述关于“礼”的德育故事。首先,教师可以对故事背景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借助班内现有的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个简短且形象生动的动画片——《孔融让梨》,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了初步的冲击,引起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关注。其次,班主任引导学生对这则德育故事进行思考,说一说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哪些优秀的思想或品质,有的学生说:“孔融展示了懂礼貌和谦让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这位小主人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懂得处处谦让。”有的学生说:“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也要懂得礼让……”最后,教师对“礼”的道德核心进行总结,指出“礼”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通过解读德育故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优良品质的存在,而且受到了好的影响,有利于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
结束语
德育工作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它决定学生人生的高度。德育工作是小学班主任身上不可分卸的责任。班主任首先要根据现实状况开展德育活动,讲述德育故事形成优良思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向上的榜样的力量。总之,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扣好,才能保证学生在日后的正向发展,小学班主任要明确身上责任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辉.对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0(31):71-72.
[2]刘天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9.
[3]唐贡云.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科幻画报,2019(09):232.
[4]李永锦.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231.
[5]白雪.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初探[J].考试周刊,2018(8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