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思思
浙江省永嘉中学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发现德育因素,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避免把英语课上成机械的语言操练课,而应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情感意志,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加强德育的渗透。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再结合本人的三堂公开课,从三个方面具体渗透德育教育:建立与自我的良好关系、建立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与自然界的良好关系。
关键词:德育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 渗透
一、引言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且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英语知识,又能耳濡目染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双重目的。当具有内涵和外延式的教学将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的时候,英语教学既有了深度,又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正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精神。
二、 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高中教育阶段,课程学习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在青少年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我国正处于多元价值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也在经历破旧立新的过程。高中阶段是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怀着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单纯的动机。当各种道德言论和行为充斥着他们周围,他们的态度是要么全盘接受,对各种道德言论和行为来者不拒;要么全盘否定、无所适从。在这特殊的人生阶段,接受恰当的德育教育不但使高中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制诱惑的毅力,又培养了高尚的道德品味,受用终身。
三、 高中英语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其道德因素贯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整个环节。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友谊、奥运、戒烟、旅游、伟人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四、高中英语课堂中多维度的德育渗透
1、德育教育之建立与自我的良好关系
建立与自我的良好关系指的是健全人格的自我塑造过程,就是青少年维护心理健康和促进心理成熟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的自我改造、自我实现的工程。广义角度来说是要善于择优劣汰,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持之以恒,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主确立人格塑造的目标,通过自省、自警和自厉,不断塑造和完善健康、优良的现代化人格。作为高中学生,不但要有克服万难的精神学习科学人文知识,使自己对世界和社会有系统的认识,还要具备坚定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身上背负的使命。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容易产生压抑、苦闷、忧郁、惶恐、无奈等不稳定甚至变态的心理状态。
为了克服这些情绪,需要培养他们专注、自信、快乐、爱心、不怕困难和挫折、持之以恒等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
以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第五单元的阅读文本An Exciting Job为例。第一段围绕关键词greatest说明他热爱该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能帮助人们免遭火山袭击。第二段介绍工作主要内容。第三段主要围绕dangerous 和beautiful描写火山喷发的危险性和观看火山的壮美第四段描写火山爆发之后作者有幸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道来到火山口,身穿防护服,收集岩浆作研究。最后,第五段作者表达了对工作的热情,甚至20多年后火山对他的吸引力依然不减。尽管这堂市级公开课是围绕“导学案促进有效教学”的主题,但在主题之外同样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之建立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对成功人士的研究发现,“一个成功的人,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一个人要想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必须具备诸多优秀品质,如平等、尊重、宽容、合作、沟通、互惠等。这些品质不是与生俱来,而需多种教育载体去渗透和感染。纵观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无不直接或间接渗透诸多该方面的元素。
以本人一堂“有效性教学”为主题的校级调研课为例,选材为必修三第一单元Using Language中的阅读文本A Sad Love Story,该文章讲述在情人节那天,由于误解,胡瑾和李芳不能成功赴约差点分手的故事,其中穿插了牛郎与织女这一中国人熟悉的爱情故事。本人设计了以三个悲情的爱情故事为第一主线,以学习记叙文结构为第二主线,有机开展对“真爱”这一主题的思考和评价,结合英语阅读微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感情以及与人交往应具备的的品质。
3. 德育教育之建立与自然界的良好关系
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不乏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话题。
以本人一堂“文本解读促进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县级公开课为例,选材为必修一第四单元阅读文本A Night the City Didn’t Sleep,这是一堂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课,在传统的阅读技巧处理下,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在地震这一老话题中,挖掘出人类应该学会了解并尊重自然这一情感。
五、 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阅读策略,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因此,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要通过解读作者的意图,挖掘其中的情感价值,批判性地讨论其社会意义,达到对其的内化,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潘云梅 “基于高中英语文本解读,培养学生评判性阅读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8期
2.李学书、 杨莹子 “中学英语双层文本解读模式探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
3.蒋庆锁、 孟庆忠 “在中学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年第3期
4.伊后庆 “准确理解学科育人是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现代教学》 2013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