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目标下小学德育教育优化思考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刘淑清
[导读] 我国小学若想真正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就需要实现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相融合,这不仅能够丰富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
        刘淑清
        广东省湛江市第三十四小学,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我国小学若想真正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就需要实现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相融合,这不仅能够丰富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还能够促使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接受到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小学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优化。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立德树人目标下小学德育教育优化的相关问题,基于课堂实践融合立德树人教育理论探究如何提高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小学生

        引言:立德树人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我国现代教育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质的养成,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我国未来提供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及良好道德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本文主要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讨论如何进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以期通过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从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立德树人目标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立德树人应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就目前情况而言,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学校的重点教育内容,而在德育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但仅仅依靠德育课程教学来实现对小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很难完成的,因此,需要在其他课程当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其中,数学便是一门能够很好的与立德树人教育相结合的课程[1]。现阶段,很多小学教师都会在知识教育的课程中融入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思想,但由于学生的小学阶段刚刚接触德育教育,对德育教育不能够完全的理解,只是能了解立德树人的浅层知识,而无法将德育融入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对促使立德树人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将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领悟课程知识中的奥秘,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
(二)立德树人重在任课教师的辅助
        若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想,教师就必须体现其辅助、引导的功能,从而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在实际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促使学生愿意与教师有心与心的交流,同时教师也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若想真正的发挥自身的辅助功能,就需要慢慢去引导学生的思想,将课程知识与德育思想相融合入,例如,在加减法运算课程当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爱”“德”增减的道理,再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时,教师可以用数学图形的变化来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知。
二、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一方面,情境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站在学生心理年龄阶段而考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很容易将学生们的思想拉入课程知识教学的课堂当中,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

另一方面,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开展情境教学课堂能够融入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例如利用典型教育的方法为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们的生平事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接收书本上教学内容的同时丰富自身对数学史的了解。例如,在进行《年 月 日》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年月日”与“时分秒”的对比,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学习数值变化和运算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并且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古代数学家珍惜时间的小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时间的理解。
(二)丰富教学活动,开拓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为课堂教育,即在课堂上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然而伴随着我国教育体质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小学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丰富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开拓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综合教育。然而若想丰富教学活动,首先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个性化理解上升为集体性智慧,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其主要方法为实现教育活动中开展集体性教育,并且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例如在学生期末复习的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自己不懂的问题,而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讨论来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会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趣味化,帮助学生之间建立友谊,并且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们的综合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
(三)适当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教学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采用学科思想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在提升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律教育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德育教育的接受能力,进而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中做好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掌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了问题时,学生往往都会获得一种成功的感觉,这就能使得学生建立对自己的信心,提高了自我认同感,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帮助学生锻炼克服苦难的自信心,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进而促使学生增加荣誉感。然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才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小学教师应对提高对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视度,在课中或课后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模式。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共同研究某一道数学题,并对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小组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在提升学生之间沟通协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数学课堂之外,学校可以举办数学竞赛,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同学组成小组一同参与竞赛,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们的实践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
        结论:综上所述,就目前情况而言,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了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然而实际上,课程知识教育与立德树人教育的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帮助小学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因此,我国在我国小学教育课堂上,需要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来促进学生发展德育观,同时丰富教学活动来开拓教育方式,并且适当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来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从而为我国未来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珠爱.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49):108-109.
[2]刘桢.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04.
[3]游宇斌.立德树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时代,2020(02):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