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思吟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42150
[摘要]随着全球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逐渐走入我国教育的平台,成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形式。而学前教育是基础性教育的主要部分,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1]。学前幼儿音乐素养的培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优质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音乐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培养都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奥尔夫;基础教育;音乐活动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这三大音乐教学法世界上赫赫有名、影响广泛。[2]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多种元素相融合的教育思想。通过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乐器,特别是将具有不同国家特色的乐器融入教育之中,让幼儿感受不同国家的异域音乐特色。除此之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也强调幼儿的动手参与能力,例如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制成幼儿感兴趣的乐器,让幼儿保持高度的兴趣和热情完成制作,并在动手过程中理解乐器的构成,激发幼儿使用乐器的表现欲。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理的要求,在开展此音教活动的时候需遵循以下四项教育原则。
(一)综合性
在此活动中,幼儿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不再是简单的音乐旋律,而是将舞蹈、歌唱、美术甚至戏剧表演和朗诵、即兴创作融为一体来展开的教育活动,可以对音乐进行肢体动作表达,制作乐器,进行绘画朗诵等,让幼儿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知通道参与其中,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即兴性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极其特别、极其出色的一种原则,是其教育的精华部分。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幼儿的自我发现及探索,协助幼儿对节拍、乐器、韵律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保持高度注意力,增强幼幼之间的交流、互助和借鉴,密切幼儿之间的往来关系。
(三)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先进的教育理念着重一切从幼儿出发,以幼儿为主,选择幼儿熟知并喜爱的音乐素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之中。然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部分教师仍以枯燥的歌唱、讲授乐理知识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忽略幼儿的音乐体验。让幼儿在音教活动中学习的积极性、个性的培养及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有所缺失。
(四)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音教活动着重自身的地方文明,在音教活动中要灵活运用本地区流传的音乐,以所处地区的儿歌、童谣作为素材,不断更新出新的教学内容和创造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幼儿体验地方文明的独特魅力。这体现出了奥尔夫音教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增强幼儿对音乐教育的兴趣
奥尔夫教育注重幼儿的亲自体验,有利于幼儿自主参与其音教活动,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而不是简单的听音乐的节奏,了解枯燥的乐理知识。例如开展小班音乐活动,学习歌曲《我的身体都会响》时,根据歌词意思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器官:肚子、手、小脚丫、嘴巴等积极参与活动。边唱边做动作发出声音,让幼儿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同时也能认识身体各部位的称号和萌发自我保护的意识,知道身体器官的重要性。让幼儿喜欢音乐教育活动。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四肢动作协调能力
在此音教活动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幼儿单纯简单地听音乐,还需要幼儿看歌词、唱歌曲、做动作等,通过多种感觉器官调动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和韵律,理解歌词及表达情感,并能主动踊跃参加到活动中。
比如开展音乐活动《粉刷匠》,通过表演折、粘、刷的动作,可以锻炼幼儿小手的精细动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在唱歌曲的时候要记歌词,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做相应的肢体动作,从而不断培养幼儿的四肢动作协调能力,让其理解了歌词含义,明白劳动的艰苦。同时让其学会用动作进行表现歌词,加深歌曲记忆,增强幼儿对学习音乐的热爱。
(三)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在生活中难免有些幼儿内向、胆怯、孤僻。通过对其进行奥尔夫音教活动的系统教学,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让幼儿亲身参加进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表扬,组织幼儿个人展示和集体表演,逐渐改变幼儿的内向性格,让幼儿的性格变得开朗、大方、勇敢,也能主动和伙伴玩耍和沟通经验。当听到音乐的时候,也能伴随音乐舞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幼儿的情绪调节、性格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四)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人对艺术的欣赏、领悟、判断和想象,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奥尔夫音教活动过程中,搭配乐器、肢体动作、图谱训练、说白朗读、绘画理解等活动,让幼儿在这当中学到的不仅仅有音乐知识,还有其他的艺术素养。在幼儿时期对其进行艺术领域的培育,能有效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幼儿对美有一个粗略的认知,提高其感知、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接受音乐教育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运用的原则
根据地区文化差异性以及中国幼儿音教发展的现有缺点。因此在园对奥尔夫音教活动的具体应用上,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教师主导,幼儿主体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主导者、帮助者和指导者,要学会放手,让幼儿做自己教育活动的主人,[5]体现幼儿的积极踊跃性。如开展小班打击乐活动《森林舞曲》,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玩有声响的东西,不同的打击乐乐器都有不同的声响特色,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前需要教师准备碰铃、大鼓、节奏棒等简单的打击乐乐器和熟悉其演奏要领;课中指导幼儿如何使用乐器,教授幼儿听节奏、认识图谱,并进行演奏;课后让幼儿思考、探索其他玩法。
(二)创设环境,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教育者应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和谐、融洽、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可以与幼儿一起参加活动,鼓励并帮助幼儿。通过音乐教育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师生共同活跃其中,让幼儿进行创编、舞蹈、角色扮演等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完全转变其参加活动的主动踊跃性,增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根植本土,传承文化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我们可以植根当地本土文化,开展相应的音乐教育活动。比如在四川开展有关熊猫、川剧为主题的活动,在北京可以开展有关故宫,长城为主题的活动等等。让幼儿对本土文化有深刻的认知,知道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是什么,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愿意并主动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总结
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影响逐渐扩大,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也不断取得认可,并逐渐应用起来,这说明我国学前教育有了所发展与进步。作为新时代未来的幼儿教师,在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大力倡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有的原则来增进幼儿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开展奥尔夫音乐活动可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愉悦、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其沉浸在学与玩相结合的快乐之中,感受到音乐的有趣,使幼儿喜欢音乐爱上音乐。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优良的音乐素养,为其学习音乐打下基础,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楚杨,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科学导报,2014(16):110.
[2]郑薏苡.儿童戏剧与学前教育[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978-7-81140-
626-9.
[3]南瑞霞.浅谈幼儿艺术教学中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
教学),2014(4):202.
[4]刘可心,幼儿创意绘画教学的常见问题与实施要领[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11):86-90.
[5]张婷,教师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角色定位[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1673-0410.
作者简介:汪思吟(1993年--)女,汉族,湖北,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