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林钰钕
[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构建提问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知识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终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
        林钰钕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达德小学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构建提问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知识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终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立足于此,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提问展开了分析,提出了依托概念提问、结合重难点提问、围绕生活实际提问等几个观点,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引言:对于小学高段的教育工作来说,数学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师生必须尽其所能地寻找能够促进高质量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数学具有较高逻辑性和实用性,既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逻辑性、智力水平,又有助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参与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能够发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用。因此,有必要对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展开更深入的分析。
        一、依托数学概念提问,夯实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栋栋高楼大厦的平地而起,离不开稳固的地基和“累土”的支持。小学高段高质量数学学习中的“地基”和“累土”,就是数学概念,学生只有完全掌握了基础的概念知识,才有望实现对后续其他内容的高质量探究和运用[1]。因此在有效提问视角下,教师首先应依托数学概念进行提问。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底和高”为例,在讲解完“高”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什么是高?”问题,要求学生做出“从一个顶点向底引出的、与底垂直的线段就是高”的回答。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加深对“高”的理论认识,降低混淆概念的可能性。在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他们自然会更加游刃有余,后续课堂提问效果也能得到保证。
        二、结合重点难点提问,深化思维
        其次,就是要结合重点、难点进行提问。小学高段的数学知识是存在鲜明难以差异的,学生有时会出现“掌握了简单内容,但并未完全理解重难点知识”的表现。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并非以让学生掌握简单内容为主,还要帮助他们理解重难点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重难点进行提问。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为例,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分数除以整数”具体题目,如4/15÷8等,向学生提出“计算算式结果”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将4/15÷8视为求4/15的1/8是多少,即4/15×1/8”的计算求出最终结果。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回答过程,学生加强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式”的学习,逐渐形成“分数除以一个整数就是乘以这个整数分之一”的思维,掌握“分数除法(一)”重难点,课堂提问自然是有效的。
        三、围绕生活实际提问,加强运用
        数学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探究数学是什么、有什么,还需要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展开思考和实践。对此,为更好地培养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提出生活化数学实践问题,提前进行模拟实践教学[2]。事实上,由于这种生活化提问方式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小学生更加熟悉的,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这使得提问效用得到了更多保障。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率”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设计“保护环境小分队参加植树活动,他们一共植树500棵,其中有20棵没有存活,他们植树的存活率是多少?”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实践思考。通过先计算植树成活棵树(500-20=480)。再计算其占植树总数的百分比(480÷500=96%),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也能够提高数学运用能力,课堂提问可以说是十分高效的。同时,他们还能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重要意义,进而在该积极认识的影响下建立起更正确的学习意识,更主动地在课堂上探究知识、思考问题。毫无疑问,这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其整体学习质量。
        四、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学会质疑
        最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不仅是为了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学生自主”要求,更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通过质疑获得知识[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尚未形成足够成熟的思维和质疑意识,他们难免会在数学提问过程中提出“无用”问题,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提问时,应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为例,教师可以展示如下一组数据,并阐明自己认为“竹竿的高和竿影的长不存在正比例关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思考其比例关系,对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

        当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观点的问题——竹竿的高和竿影的长存在正比例关系时,继续进行引导,要求他们运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证明自身观点。此时,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从“自我质疑”到“自我解释和说明”做转变的,他们的数学思考逐步变得更加深入,收获必然会更加丰富,这同时证明了课堂疑问是有效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既包括基础概念、重难点知识,也涉及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教师想要始终保持课堂提问有效性,应积极围绕学生学习的基础概念、重难点内容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提问。同时,关注数学学习的辩证思考特点,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质疑思维,以此促进其对数学知识更广泛的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侯祥海.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高年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求学,2020(48):27-28.
[2]黄爱霞.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优化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89):73-74.
[3]冯素芬.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高年段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08):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