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李枚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展开与深入,我国教学课堂也逐渐优化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重点。
        李枚
        巫溪县上磺镇中心小学校  4058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展开与深入,我国教学课堂也逐渐优化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重点。在传统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学内容更加倾向于知识本身,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关注试卷上的分数。而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高分的学生群体往往会出现一种高分低能的情况。而这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下弊端的具体呈现。
        关键词:问题导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引言:相比于学生取得优异的分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透过书面的概念,学习其背后的本质,并且在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中,使其积累到一定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才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人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庞大的知识储备,还因为他们具有常人所难以匹敌的能力。而能力的提升则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小学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思维培养的力度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优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课堂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什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受到教师群体的如此青睐?又是为什么能够取得非常优异的教学成果?想要搞清楚以上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怎样的方式?其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我们可以透过该教学方法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探究。所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课堂,就是由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以及学习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理解力尚浅,学习能力尚有不足的学生而言,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他们理解能力不足以及学习能力不足带来的影响。其实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常常说以问为学,其背后的原理与本质大概率上,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原理,以及本质是相同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枯燥与乏味的,并不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来让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是因为书本上的概念性知识,并不会带给学生足够的刺激,让他们产生探究的心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进一步提高知识的枯燥和无趣。而对于学生而言,将会进一步失去探究的想法。
        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区别于教师为课堂上的主体,学生为课堂主体更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因为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的时候,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引导学生跟随着教师提问的思路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占据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所以学生所接收到的刺激要多于完全依靠听讲所得。而强烈的刺激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记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后续遗忘的过程当中,学生所遗留的记忆会远远多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情况下,所留的记忆。所以,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也会发现,经过自主探究之后的学习内容更容易回忆和巩固。而学生轻易的获得优秀的学习效果的时候,就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而这些会刺激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并持续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如此一来,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正向反馈,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而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也会刺激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热情以及端正学习的态度。
        2 课堂模式的具体落实
        教师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如果学生没有预习以及复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知识难度较小,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在十四岁以内的年纪,这个年龄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绝佳时期。
        因为课堂上的可利用时间比较短,还要保留足够的时间用于给学生探究,这就代表着一些问题的答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而最适合的就是课前预习时间。
        比如教师在进行加减乘除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留下一个学案,上面的问题可以分别以不同的数式组成,并让学生找到它们的共性与区别。比如最简单的:①2+2+2+2+2+2=?以及②2*5=?
        因为预习阶段可能会出现不会乘除运算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计算器完成乘法的部分,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接着以更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或者乘法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能够究其本质,从概念的内容以及原理的角度去解释自己所发现的现象。
        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这些问题作为探究的线索,让学生通过讨论以及总结得出最后的结果。如果教师觉得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结束阶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
        3 总结语:
        课堂主体的原则,并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侧重于引导学生思维以及思考,而不是知识本身的解读。教师应该在教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更加具体的教学如何探究以及学习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兵.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究[J].好日子,2019,000(009):P.1-1.
        [2]靳霞霞.浅谈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