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欣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逸夫小学 361101
摘要:是否接受数学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刚进入群体生活的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数学有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各学科均衡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深知对数学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过小,对复杂的数学知识无法理解,数形结合的出现解决了数学教师的难题,它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且简单的数学图形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意义出发,提出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优化策略
如何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变得简单是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对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对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展开教学,利用数形结合进行小学数学辅助教学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数形结合也不是适用在数学课堂的各个阶段,对于数形结合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数学教师要合理的进行课堂导入,这样才能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意义
(一)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处在此阶段的学生接受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身的文化积累,还要通过对数学进行系统的学习来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才能为后期的积极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形结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内容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共同学习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以图形为对象,形状各异的图形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进入数学课堂的学习。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数的不同内涵,对数的不同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利用数形结合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对数有深刻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落实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出发,能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解题的思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利用数形结合开展教学,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趣味性强的数学课堂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因此将数形结合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巧用数形结合,感知数学规律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过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多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算术,枯燥的数字会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厌倦心理,复杂的算式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寸步难行,数学教师针对这种现象要及时的做出教学调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形结合利用数学图形让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数学教师还可以针对有规律的数学知识,借助数形结合对有规律的数学知识知识进行分层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规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隐藏在数学知识中的规律,再通过数学图形向大家展示,让学生从图形中感知到数学的规律,从而发现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教师在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开展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字与图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数学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屏幕向学生展示不同数量且相同的圆形,让学生数一数屏幕上有几个圆形,通过数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其次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加减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图形,然后再画一个图形,并且让学生说一说,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1~5的加法的基本运算,对于减法的教学,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五个不同的图形,然后在用黑板檫去掉两个,对学生进行提问:现在黑板上还剩下几个图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并且和全班同学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分享自己的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1~5的减法运算,通过这种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巧用数形结合,强化数学概念
小学时期的数学有很多的数学概念,是为了给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基础概念的基本意思,还要强化学生的记忆,这样才能对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但是教材上的数学概念都很抽象,而且也很难理解,数学教师就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让复杂的数学概念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数学小知识点,利用图形转化为具体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教师在对《认识钟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对时针、分钟、秒针有初步的认知,能正确认识时针和分针,会读钟面上的整时,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两种方式来表示钟面上的时间,首先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三个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纸上画出钟表的基本形状,然后给出具体的时间,让学生在钟面上画出正确的时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钟表概念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巧用数形结合,提升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基础打好才能更好的进行后期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使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能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上涉及到很多实际的生活化内容,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而言,数学教师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将数形结合运用在平时的数学解题和学习中,那么数学教师就要加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从生活出发,在课堂中引入一个个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引导学生从数形结合的解题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提升学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教师在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对本单元进行学生主要是让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算法,然后让学生初步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数学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算法,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20个苹果,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些苹果中,我吃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小明吃了5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还可以导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妈妈买菜,妈妈给了你20元,你买棒棒糖花了3元,还剩下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对具体的数字进行减法运算,使用数形结合来向学生生动的展示20以内的减法的运算过程,通过具体的数字让学生掌握20以内减法的算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教育理念对师生来说,都有一定的益处,对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会变得轻松,还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都能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对教师来说,能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就目前数形结合的使用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让数学与图形相结合的思想更好的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
参考文献
[1]石艳平,尚小舟.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102-103.
[2]金红.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18-219.
课题:福建省厦门市名师工作室2020年度课题《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XMMS20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