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杨光耀
[导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教给学生怎样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杨光耀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大历小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教给学生怎样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文章主要是对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进行研究,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理论;实践探索
        生活作文,主要是运用文字描述真实的生活世界,将满足现实生活需求为教学目标,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延伸作文内容与形式出发,充分考量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书面表达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写作习惯,完善学生的品格的教学理论。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没有生活的文章就没有源头,注定是枯竭的。生活作文教学可以加强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描绘自己的真实生活,写自己的真实见闻。
一、感受生活,积累资源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认知水平还很低,但是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他们感兴趣并且具有明显特点的事物上。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写作课程中,一些教师会给学生播放“踩影子”的游戏视频,学生的注意力会被游戏吸引,当游戏进入到高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与姿态,然后带领学生到操场中玩这个游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写作中,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切身感受,就能在作文中做到畅所欲言。
        观察是积累作文资源的基础。生活中大量事情都是平淡的,但是学生只要细心观察,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资源。学生观察的特征:观察对象多,观察背景少;笼统观察多,仔细观察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观察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到细节;从近处观察到远处;从上面观察到下面;从景色观察到人物;从静态事物观察到动态物体。观察人物应该从人物外貌出发,涉及到人物的身材、神情等。
        练笔也是一种积累作文资源的方式。写日记是练笔的一种形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题材。
二、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板,这样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不会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该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条件与机会,摆脱学生对写作的限制,激励学生自由表达。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减少命题作文。

学生写作最困难的就是怕出现没有内容可写的情况,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教师可以创设与写作相关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源,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漫画”教师》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哆啦A梦、《父与子》中爸爸和儿子、三毛、姚明”等图片,然后让学生回答:“对上面的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漫画中的人物,特点都非常明显,再配上独特的画风与夸张的情节,这些都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写作中也要突出人物的特征。
三、注重评价,提升能力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都比较低的状况下,修改文章可以推动学生思考,概括经验,将感悟融入到文章中,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运用的评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多付出一些时间与精力给学生写评语,不能忽视学生的努力,要多运用肯定性的评语,挖掘学生身上的长处,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后面的写作中,增强写作的信心。但是教师以往运用的批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如果学生的文章一直都让教师进行批改,就像教师给学生布置题目让学生写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的写作状态中。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写作的能动性,创新批改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修改的内容涉及到批、改、增、删等角度,主要是针对文章中的优点和错误;字词句中的错误和逻辑上面的错误也应该注重批改;语意出现不完整、前后不连贯的情况也要修改。
        同时,教师要提高学生在作文评价中的参与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评改不仅仅是教师给学生文章的反馈,也能与学生在思维上进行碰撞。全体学生可以对一篇文章进行点评,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补充意见。这种评价形式可以激发学生评价的热情,也能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生活作文就是将学生所听、所看、所想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真诚写作,但是现有的作文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比如:学生没有浓厚的写作兴趣,甚至对作文产生了厌烦的心态;在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空话、套话,没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没有融入一些童真童趣。出现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文章没有和生活紧密相连。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在思想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教师要想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要在语言技能上花费时间与精力,还要对生活化作文进行分析,充分把握生活化作文的规律,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莹. 小学中年级生活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 华夏教师,2016(06):34-35.
[2]李晓峰. 刍议小学语文作文创意教学[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11.
本文系: 《小学语文生活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