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玲
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
摘要:通过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建立开放的教师团队;以建设优势学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共筑团队愿景,形成团队合力;通过培训引领、问题研究等途径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首席引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团队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团队建设;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一、共筑愿景,夯实团队建设的基石
1、双向选择,组建团队
学校青年教师团队应当是一个教育思想统一,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我们希望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同时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探究的热情,愿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学习研究和实践。基于此原则,学校进行双向选择,组建了学校青年教师教师团队——“南阳路第三小学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基本成员包括学校主管领导、35岁以下自愿参加成长营的各学科教师。
2、塑造愿景,凝聚力量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队来说,愿景都是能够激发人强大的力量的源泉。作为一个团队而言,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都是使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能让所有成员将行动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
基于学校“正教育”的办学主张,“建设优势学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我们团队共同的愿景。力争在金水区有较大的影响;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满足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
3、因人而异,规划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占多数的现状,学校一向非常重视教师的个人成长规划,既要有长期的三年成长规划,还要制定学期发展计划。学校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充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专业成长。我们按照“明确定位→清晰目标→制定策略”的思路,指导工作室成员的每一位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协助教师分析自己的特点和专长,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更擅长哪一方面的工作,从而具体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通过规划制定,为成员勾画出专业发展道路和前景。
二、助力成长,探索团队建设的途径
1、落实三种培训,让“教师发展中心”成为“学习之家”。
为拓宽教师视野,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们通过落实三种培训来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第一,每年组织一次专家培训。我们聘请知名教育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面专题培训,学校先后聘请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尚新华主任为老师们进行“提升中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实践研究”的专题培训。第二,每期组织一次体验式培训,如开学初我们邀请郑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王萍老师为全体老师做了名为“润泽情智放飞心灵”的体验式培训,经历假期,和孩子们一样,很多老师还没有从假期状态中走出。“‘又该开学了!真不想上班啊!’你是否曾有这样的情绪?”王萍教授的第一个问题就得到了老师的共鸣,大家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接下来,王萍教授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引导老师们在轻松的情境中,通过体验感悟,调节个人的不良情绪,积极、正面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第三,每年参与一次高阶培训。保证成长营每位成员每年走出去参加一次国家级的高层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到国家级层面的最新信息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拓宽自己的眼界。
2、搭建三级平台,让“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成长之家”。
第一,搭建校级教研平台。每周“教师发展中心”都会进行一次集中教研,分享收获的经验和问题,制定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学习教学与专业知识。以课例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师每学期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选择研究课例,通过“一课多上”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一人多次上同一节课,在期间不断的改进提升;多人同上一课,凸显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通过课例分析,作课教师完成问题积累,形成改进策略,逐步实施,凝练风格雏形;听课教师对比提升,帮助教师寻求最佳解决策略。形成合力,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二,搭建区域教研平台。
根据全区义务教育实际,金水区将区属学校划分为6个学区,学区化管理,使教师的教研活动范围由学校的教研组扩展到学区组,学校借助片区教研制度的优势,联合学区范围内的教师共同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聚焦课堂,展开教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实在在的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融入到每一次活动中。
第三,借力基地校教研平台。为了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实效性,提升研究品质,解决实际问题,金水区教体局以与学校共建学科课程研究基地的方式,深化学科教研工作,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基地研究为全区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经验。我校有幸被评选为金水区心理健康学科基地校。基地校依据全区统一部署,我校聚焦学生“班级归属感”,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途径,运用心理技术进行亲子及师生间沟通技巧、情绪管理等主题的系列化、专业化辅助,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改善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开展“三个一”活动,让“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收获之家”。
要求“教师发展中心”确立“四个一”的目标意识,引导其个人的有效成长。这“四个一”是:读好一本书、上好一节课、做好一个课题、组织好一个活动。
“读好一本书”是针对“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所开展的专项活动。组内成员每学期要读好一本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个人研读、读书交流会等较好的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上好一节课”是指“教师发展中心”成员每期要执教一节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关注教师语言表达、师生交流、技术应用,活动设计等,力求课堂观点鲜明、学生参与广泛、兴趣盎然、引人入胜。
“做好一个课题”是指“教师发展中心”成员要主持或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勤于总结、勤于反思,最终要有课题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
4、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让“教师发展中心”成为“研究之家”。
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首先由教师个人提出问题,团队成员共同审视、定位,提炼共性问题,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总结提炼改进方法,不断提高团队的教学研究能力。
1)集体把脉,提出问题
教师个人先总结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团队共同审视,提出本团队共性问题并找准定位点,针对问题制定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2)课例研究,团队共进
教师根据自己的改进计划选择研究课例,通过“一课多上”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可以是一人多次上同一节课,在期间不断的改进提升;也可以是多人同上一课,凸显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
作课教师完成问题积累,形成改进策略,逐步实施,凝练风格雏形;听课教师对比提升,帮助教师寻求最佳解决策略。形成合力,共同提高。
3)勤于反思,总结提升
鼓励教师进行“个人教学研究回顾”,开展“我在教学研究中的收获”大讨论。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学中最成功的经验。实现以研究的状态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
近几年来,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教学成绩显著,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多次被评为金水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展评先进单位、金水区希望杯课堂教学展评先进单位等。目前,“敬业乐群”已成为我校教师普遍追求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在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沂,张虹.教学团队建设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5):28-28.
【2】侯卫周.教学团队建设对促进青年教师职后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00(012):3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