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玉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第二实验小学 363000
摘要:识字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教学的内容。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的门槛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习识字课程是现阶段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过程。汉字具有较强的韵调与不同的含义,小学生在学习中较为困难,从而限制了学习的有效发展。为此,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小组、课外等教学方式教导小学生,帮助小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识字课程。
关键词:语文;识字;教学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是见证历史的重要符号。小学生学习文字,既是文化的号召,自我的升华,也是成长的必然,学习的伊始。为了满足小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需要针对小学生学习的能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导小学生,提升小学生学习的速率,推动小学生学习的进程。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重要老师,也是学生需要培养的学习思维之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识字课程的过程中激活学习的兴趣,能够提升学习的专注力,积极反应教师询问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让教师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制度。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课堂氛围变为枯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小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内容,以提升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夏秋冬》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教导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如,教师可以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春”的结构与拼音图片让小学生观看,能够使小学生直观地认知到“春”字的组成笔画与读音;其次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春雨、春风、花草树木的嫩芽”等视频让小学生观看,能够使小学生认知到“春”的含义。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看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夏、秋、冬”的结构、读音与内涵等,以此能够深入了解文字的起始,记忆文字的写法,满足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导小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图片,以此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刺激小学生的视觉系统与感官系统 ,让小学生在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认知文字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小组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识字课程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文字,了解文字的内涵,认知文字的结构。小组教学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融合学生学习的思维,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无形中增加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良好发展。为此,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升小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姓氏歌》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自主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习小组在学习《姓氏歌》时,在 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先询问每一个同学的姓氏,让其他同学记忆,再进行“指人说姓氏”的游戏,以此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教材中内容,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竞争心态,提升小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生若在游戏中发生错误,则唱一遍姓氏歌的内容,以此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对姓氏歌的记忆,也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的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学习小组也可以查阅相关的奠基,了解姓氏歌的来源,认知姓氏歌中不同姓氏的含义,以此能够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小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的活力。
三、拓展课外教学,丰富文字知识
中国文字知识博大精深,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逻辑性,是小学生需要长时间学习的内容。小学生丰富文字知识,符合现阶段学习的基本需求,能够提升学习的能力,提高写作的能力,增强学习的成绩。教师在语文识字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材知识的教学,影响了小学生文字知识的丰富,限制了小学生个人文化学识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拓展课外教学,让小学生认知课堂之外的文字知识,以此丰富小学生的文字知识。
例如:教师在语文识字课程中,每周可以设置一次“课外教学”,组织学生在课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以帮助学生认知文字的内涵,冲击学生的学习的难点。如,在课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携带笔与本,然后随机指向一棵树,让小学生写作树的字体与拼音,以此有助于小学生记忆树的文字与写法,增强小学生对“树”一字的理解。小学生随着教师在课外的提问,不仅能够认知更多的文字,丰富对文字的学习内容,也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拓展课外教学,能够增强教学的能力,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小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
总而言之,识字是学生持续性学习的内容,其学习日期跟随者学生的终生。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的活力,增强小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小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字知识,拓展小学生学习的视野,促进小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小学生识字是一种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的目的,是一种学习的需求,也是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艳红.优化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185-186.
[2]林莺歌.关注“生”“本” 落实识写——“部编本”一年级语文《识字》备课教学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