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班“阅读区”环境进行创设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左文双
[导读] 在幼儿园“阅读区”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过程中

        左文双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摘要:在幼儿园“阅读区”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让“阅读区”环境更加有趣,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而一个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也有利于幼儿自主阅读;在阅读区中划分不同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幼儿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因此我们要创设多元化的“阅读区”环境。使幼儿喜欢上阅读。根据幼儿的阅读教育效果与“阅读区”环境的创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一情况,我们尝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环境,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等,来促进小班幼儿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阅读区”环境;创设策略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在实施语言领域课程,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组织与开展了大量的区域游戏活动,并专门设置了“阅读区”。通过教育实践,我们发现“阅读区”环境与阅读的教育效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此我们尝试从环境的创设入手,为幼儿阅读提供支持,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维持他们参与“阅读区”活动的时间和热情。对此,本文将结合小班“阅读区”环境创设的实践情况展开分析与探讨,为相关教育实践及教育同仁提供有益的思路,为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一、环境创设生活化,易于幼儿接受
        开展小班幼儿阅读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其直接经验基础上这一特点,将阅读活动的开展与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从而让幼儿的阅读活动真正建立在他们的实际经验基础之上,使他们真正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一些感悟。为此在创设阅读环境时,我们会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阅读环境,既可以拓宽幼儿的阅读视野,又能让阅读内容更加具体形象,进而在将阅读材料与实物建立起对应关系的过程中,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在阅读《袜子》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拓展,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漂亮的袜子带到幼儿园来分享给小伙伴,从而使阅读活动与生活经验建立起联系,有利于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品质,也使幼儿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玩起了穿脱袜子的游戏。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便组织幼儿开展穿袜子比赛,有的教师还在生活区里投放了五颜六色的袜子,让幼儿根据颜色为袜子找好朋友配对儿。多元化的、生活化阅读环境,有效激起了幼儿阅读的兴趣,也使阅读活动更富有童真童趣,有效调动了幼儿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环境具有家庭氛围,创设多元化环境
        环境可以有效刺激幼儿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在创设“阅读区”环境时,我们除了让“阅读区”角光线充足,摆放一些适宜的桌椅和适合幼儿高矮的书架,同时我们还要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幼儿带来温馨感。为此有的教师在阅读环境的色彩搭配,以及造型设计上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还创设多元化的环境,使其与读本的内容保持一致,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化装》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包括音乐背景、道具、图画书,还专门设置了开放性的活动区域,使表演区与“阅读区”联系在一起。有的教师还专门开辟了小舞台,引导幼儿为参与表演游戏活动的小伙伴进行化装,有的教师为了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还提供了化装的照片,幼儿在观察欣赏的基础上结合图画书的内容,开始为小伙伴进行装扮。这样多样化的环境和活动内容,以及丰富的材料,形象逼真的装饰,都刺激了幼儿,使他们越发感兴趣,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化装图片,使小伙伴们变成了白雪公主、可爱的小猪、大灰狼,充满童真童趣的装扮,有效激起了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幼儿持续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环境创设“亲自然”,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儿童是大自然之子,那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我们也应该创设自然性的环境。由于自然界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挖掘大自然中的阅读教育资源,以丰富阅读活动的内容,同时也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在阅读《我的影子》时,教师把幼儿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观察太阳底下自己影子的变化情况,他们还可以做一些动作,观察手的影子、自己身体的影子,有效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将阅读活动与亲自然的环境结合起来,有效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求。同时也使幼儿调动其已有经验,这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表演性的活动,从而让幼儿获得亲身体验,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阅读积累。
四、环境空间划分合理,满足幼儿多种需求
在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同,相关的关键经验也不一样,那么在“阅读区”里,我们就可以通过不同空间的划分来满足幼儿的需求,比如有的教师将“阅读区”划分为图书自制区、阅读区、故事区、听觉区等
   例如,在图书自制区教师提供了纸、笔、颜料袋、棉签、双面胶等材料,引导幼儿写写画画、涂涂抹抹,进而自制属于自己的绘本图书,并鼓励他们把自制的图书摆放在教师提供的大口袋里,以供小伙伴们随时阅读,有效激起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操作区,教师提供了手偶、指偶,鼓励和引导幼儿自己创编故事并为小伙伴讲故事的内容。
总之,在小班“阅读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使这个“阅读区”也成了热门活动区,孩子们为能在“阅读区”开展游戏活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因为环境温馨、舒适、多元化,有效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阅读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光红.初中语文小班化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时代农机,2018,45(10):184.
[2]曾冬桂,饶先平.小班化阅读教学与语文品质的塑造探讨[J].情感读本,2018(29):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