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燕堂小学
摘要 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后进生。因此,班级教育应该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即转化一个后进生不亚于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班主任应重视后进生转化,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展,而且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都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我的做法是:1、真诚相处,倾注爱心。2、因人施教,对症下药。3、善于发现,激发自信。4、奖评激励,适时表扬。5、持之以恒,要反复抓。 (关键词) 倾注爱心 对症下药 激发自信 奖评激励 持之以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对后进生进行教育,也得讲究方法。如果把握得好,会有预期的效果;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造成教师是“枪”,学生是“靶”的局面。因此,教育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教育的方法,要对“症”下“药”。下面就浅谈一下我转化后进生的几种方法。
一、真诚相处,倾注爱心。
一般来说,后进生都有压抑、消沉的心理,有些后进生则存在着逆反心理,总是要求无拘无束的外界条件,以适应其心理的随意性。首先,班主任应主动改善与后进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俗话说:教者父母心。我们对待学生就像父母爱护子女那样,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把老师当作可以信赖的知心人。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不想学习,纪律松散的后进生,这类学生整天无心向学,惹是生非,不单自己无心向学,还影响别人。我班的小飞就属于这一类学生。
有一次,语文单元测试中,小飞只得了35分,当我看到他的成绩,联想到他的表现,内心对其相当不满。于是,我在情急之下当众宣布:“小飞,35分,35分的是小飞。”我控制不住,大声地训斥他,原本认为这样做便可引起他的注意,触及他的心灵。但是,我想错了!这样做不但没使他改正错误,反而使他变本加厉在课堂上与我“唱反调”。这时,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后来,我主动找到他,并勇于承认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希望他理解并原谅我,并语重心长和他交流了我对他的看法…此后,我改变了教育方法,用爱去滋润他、感化他,把爱作为批评教育的润滑剂。令我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飞不但坏习惯改了不少,就连作业也按时完成了。我想,这都是以爱作为批评教育的基础,才取得的效果。
二、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由于后进生的缺点所形成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班主任对其进行教育时,要从实际出发,摸清根源,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我所担任的三年级(1)班,班上有一名性格怪癖的学生,他不但无心向学,来到学校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从不把作业当一回事儿。但他单元测试成绩还不差,总在70分左右。我仔细观察他一段时间找他谈心,然后不动声色地去家访。从交谈中了解到小锋是家里的“独子”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留下母亲和一个姐姐在家。由于其母亲溺爱他,养成了小锋目中无人、骄傲放纵的性格,当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制订了措施:第一,信任他,让其大胆管理班级;第二,让他当值日生,以约束他的言行;第三,因势利导,激励他努力向上。结果,几周下来,他干得还不错,我借此在班上着重表扬了他,使他有荣誉感。此后,他的不良行为习惯逐改掉了。变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好榜样。
三、善于发现,激发自信。
教者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在闪光的地方通上电,加上油。使之熊熊燃烧,然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如:我班的小强同学,由于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导致经常旷课和违反课堂纪律,经多次教育,但收效甚微。后来,我了解到他的乒乓球打得很好,便有意让他参加学校举行的乒乓球赛。结果他取得了全级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于是,我趁机为此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认真表扬了他,并掏钱奖给他一副球拍,他深受感动。我借此机会找他谈心,帮他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今后的奋斗目标。此后,他变化很大,成了一个守纪上进的好学生。由此可见,学生的可塑性很大,老师只要因人制宜,从后进生身上多找闪光点,并因势利导,是可以把后进生转化过来的。
四、奖评激励,适时表扬。
为使后进生良好习惯尽快形成,我在班上建立了一套评比制度,每周小结一次,做到公正公平,并及时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熏陶的作用。
五、持之以恒,要反复抓。
俗话说:学坏三天,学好三年。而且,世上一劳永逸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所以,后进生的思想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其恶习非一日可成。如果学生中出现了反复犯错误的现象,要查清反复的原因,并坚持不懈地做细实的工作,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教训,鼓励他们继续进步。
实践证明,转化后进生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方法得当。希望更多的教育者去探索,去总结经验。
参考文摘:
徐亦斌《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梅州教育一一班主任工作经验专辑)1999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