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错误资源 提高教学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岳地和
[导读]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
 
        岳地和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三小学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资源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课堂学习错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开展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便是达到了资源化。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封闭问题,让数学课堂更具“思”性。
        去年笔者听了学校韩老师一节课,是引导三年级学生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题:华华拿来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做手工折千纸鹤,需要先将它裁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学生1到台上一边比划着,一边娓娓讲到:“既然是剪下了一个正方形,我们就可以先算出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再减去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配合自己的讲述列出了算式:(15+8)×2-32=14(厘米)。讲述完毕,几乎所有的学生随声附和,力挺她的想法。善思的邓宇婷此时十分满足,我也不失时机的予以鼓励:“这种想法看起来很有道理。”此刻老师没有直接说明错误,而且是沉默。
        稍候,学生2讲述:“剩下的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15-8=7(厘米),列出算式:(8+7)×2=30(厘米)。韩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同学们,学生们讨论着、争辩着,纷纷冒出“就是,学生1的方法不对”的声音,此时让学生走上台讲出理由。学生们在学生们的纠错过程中明白计算道理啊。韩老师又问学生1做的对大家有价值没有,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有价值”。这节课教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纠错环境。学生在“做”和“思”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丰富了数学活动体验。同时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面积中的“剪掉其实就是减掉”的思想也埋下伏笔。作为老师,我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受益匪浅。


        我想,对于这样一道练习题虽然占用了大量时间,但值得。开放性的问题也许不是一种纯粹的题型,所谓的封闭性问题也是相对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设,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而教学时的开放的心态和多元的思维也往往会带给我们一些意外的收获。
        二、以理解的态度看待学生错误,让数学课具有“灵”性。
        课堂上应该不怕学生出错误,因为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韩老师没有给案例中学生1的错误错误解法直接判死刑,而是充分给予学生思考与争辩的时间和空间,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挖掘错误背后的合理因素,适时、适度的给予点拨和鼓励,保护学生难得的智慧火花。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善待、宽容、利用错误问题,才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思索的新天地,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得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正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并加以利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课堂教学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教师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教学预设,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错误,课堂生成的资源常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意外和惊喜,师生将会拥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数学课堂将会拥有更多的思维涌动和灵动生成,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三、以捕捉的心态发现利用错误,让数学课堂更具“实”性。
教师要不怕学生错误。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错题就是学生学好数学之母。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直面学生的错误, 通过"发现问题-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一个思路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例如:在教学“比谁的几倍多或少的应用题”设计时,有意出例题:第三小学今年春季进行植树,六年级栽树84棵,比五年级栽的棵树的2倍还多6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结果学生出现三种列式:①84×2+6;②(84-6)÷2;③(84+6)÷2,老师先让这三位学生分别说出列式的理由后,但不做及时评价,而是让学生写出本题的数量关系式。六年级栽的棵树减少6棵是五年级棵数的2倍,则正确列式应是(84-6)÷2。在这之后,还要求他们针对自己原先的错误列式改编成解决问题,并把新改编的解决问题抄在黑板上。这样,有意识地从错误列式出发,改编解决问题,使所列算式符合改编后的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使类似的错误不再重犯,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总之,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的产物,是很珍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巧妙的有效利用,我们要学会发现错误,关注错误,正视错误,在错误资源中巧妙挖掘各种可生长点,有效地利用错误。这样才会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思性,充满灵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