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
陕西延安中学 716000
摘要:历史作为我们了解过去反思未来的重要工具,它在高中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读史使人明智”,高中作为一个养成学生良好性格的阶段,更要注重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可以辩证的看待事情。近来新课程改革更是对学生学习历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重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己任。本文就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有效性
通过对比新课标教学,可以发现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本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于把课本内容传输到学生,忽视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接受程度。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对于课上的知识,教师要求学生照本宣科的熟记背诵下来,以此来应付学校的各种期中、期末等考试,可以说在学校的教育中高分才是评判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这种做法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搞教育一刀切。所以新课标下对高中历史课堂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传统课堂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影响
要谈新课标改革的有效性,那么就应该先看在传统课堂下学习的学生受到了什么影响,这样才更加能够通过改革前、改革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一)传统教育下教师的历史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使部分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观念,但是想到学生考试成绩,也不会把自己对于学习历史的其他方法在课堂上分享出来,他们随大流的为学生讲解怎样可以拿到高分,甚至到期中、期末时,通过圈画重点为学生缩小识记范围。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很被动,教学方式很单一,教师对教学没有创新力,课堂沉闷,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忽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传统教育下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式
传统教育下除了教师外,学生也深受影响。在新课改前,学生在小、初、中等都是按照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课上听教师讲解书本知识,课下有选择的熟悉背诵重点知识。在大小考试前根据教师圈画出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记忆。考试过后,学过的知识基本因为之后不会再考而不再去学习、记忆,导致因长时间不复习导致忘记,知识没有得到很好地温故知新。学生学习很被动,很难发展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性。
(三)传统教育下家庭对掌握历史知识的认识
在传统教育下,除了传授知识的教师和接受知识的学生外,学生父母同样也受影响。在很多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家长因为孩子成绩差对孩子打骂,甚至进行人身侮辱,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在家长的认知中,学习历史知识就是把重点背诵默记,在考试中就可以考出一个好成绩。
而当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时,就认为是孩子没有认真听课、背诵,把一切问题归结在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
二、新课标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一)新课标下提升历史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下,教师教授历史知识不再是简单粗暴的灌输,而是勾画重点知识为学生在考试中赢得高分。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现有知识,且还要学会融会贯通的使用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基础上就要求教师做出改变,以更加科学、积极地决心开展教学研究,为学生接收知识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在学习历史中学会创新,提升想象力,为以后的创新创造发挥更多的可能性。
(二)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性
对于新课标,教师应从更深层次进行解读,不只是浮于表面。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作为历史文化的宣讲者,要避免把学生放置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对历史文化感到好奇,并通过教师不同的讲解吸收进自己的头脑中。在高中阶段,学生课业繁重,可能对于学过的知识因为不及时复习而忘记,课上的知识来不及预习而不知道课程的内容。这时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完善课堂教学。注重课上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课堂引导,提问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与运用能力。
(三)改变学生固有学习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下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在黑板上富有激情的讲,而学生在座位上干巴巴的听。学生没有反馈,教师没有得到反馈,双方都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是没有交流的教学是不完善、缺乏想象力、不能创新的教学。因此,教师除了要改变自身存在的授课方式外,还应该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可成立讨论小组,由学生自己探讨历史事件,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表本小组见解,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评判观点的正确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利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三、总结
高中历史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应根据新课标作出改变,以更加积极、创新、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下对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作出改变,摒弃传统教育中的固有模式,防止因惯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更加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间的探讨,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达到在不同学科中运用知识。只有做到只有真正的理解、掌握了知识,学习效率才能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长容.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09):18-18.
[2]黄静.浅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人间,2016,206(12):117-117.
[3]库尔班江.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文渊(小学版),2019,(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