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普明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45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中职院校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实践探索,也是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要方向。“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各个学科的思政理论教学资源,使学校各个部门、各类课程都能十分有效地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好地达成完善自我的目标,实现各类学科协同发展。英语课程的教学作为各院校所开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英语教学不再是以简单地传授知识和学习技巧为单一目标,在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职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及课程思政在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科学的做法,寻找“课程思政”在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问题解决的可行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英语教学;思政教育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各个高校中,培育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而,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应该是灌输英语知识和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全面能力,更应该通过学习英语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西方世界的优劣,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树立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中职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学校的思政理论和和专业课在教学中是“两张皮”,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困境。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育社会性人才,以满足社会实际行业需求为导向,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针。在中职教育中,英语作为必修性学科,教学工作者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展开培养计划,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素质。然而,目前中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目标大多为外语的全面应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教育重点大都在职业教育的层面上,一心只为打造满足社会行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教学,鲜少体现思政教育的导向,弱化了综合素质的培养。换言之,在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未得到充分重视。
二、“课程思政”在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有利手段。事实证明,在学习专业文化的旅途中,凡是敢于勇攀高峰、大有作为的人才,无不是怀有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力。“课程思政”的运用能在英语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勤奋努力的内在驱动力,对于教师来说,能大大提高英语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重视思想引领,但并非将专业课“思政化”,也不是降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不能因此影响专业知识或代替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思政”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并开发专业课程中的“育德”内涵,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跳出原有学科的思维桎梏,认真发掘蕴藏于各个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列入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提纲和课堂讲解的重要内容,从而丰富学科知识。“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专题教学、微课视频等新兴教学方法,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乐于接受新知识。而中职英语课程具有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英语课程作为中职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课时量大,学生范围广,拥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条件。
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有更长的互动和交流时间,教师更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是学校保证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科学方法。实践证明,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并不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只要坚持真做真用,就一定能实现各个学科的的同向同行和联动协同。各中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工作。
三、“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
(一)大力创新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都有教学规划,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讲解文章,分析新单词的语义和应用方法,做课后习题并预留预习内容。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根据课本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想将思政的教授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避免呆板生硬的授课方式,一定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因此,可以采用互联网+的新媒体和翻转课堂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穿插思政教育,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课前预习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制,这样将学生从形式上浓缩成一个整体,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这是“思政”课程深入课堂的一部分。然后,通过互联网下达不同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并编辑所收集的内容,课前进行问题的预回答,整体形成“翻转课堂”。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化,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是“思政”进入英语课堂的第一步。课堂上,在遵循英语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运用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知识的传授者。教育工作者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感受多彩的校园文化,积极参与到各种课外活动中来,引导学生热爱世界并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在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
四、结语
“课程思政”进入中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一种尝试,在实践经验中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是否能够自主预习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高效完成课堂上的要求;二是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课堂中的穿插是否有效,是否突兀。三是在将西方文化穿插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中时学生能否真正学习到西方文化中好的部分以及是否能够真切让学生学习到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思政教育”的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磨合中,探索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相结合的科学途径,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完美融合,深化全面育人,使教书与育人两者统一,让中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融合,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大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畅.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20(45):78-79.
[2]李金辉.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课程教学[J].英语教师,2020,20(04):190-192.
[3]王玲芝,杨须栋.浅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J].科技风,2019(34):75-76.
[4]张博.“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9(02):81.
[5]曾湘云.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校园英语,2018(47):2-3.
作者简介;何普明(1974.7-),女,湖北恩施人,苗族,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英语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