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核心素养 优化初中物理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张晶波
[导读]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张晶波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二中学,黑龙江省宁安市,邮编:157499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通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渐具备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素养培养是新的课程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这一方面素养的培养中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在正确的、科学的物理实验学习中,逐渐为学生培养出严谨的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探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物理实验 教学策略
        引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对高精尖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新时代人才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在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中,物理实验教学成为了学生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途径和平台,如何使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培养出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是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课程改革初始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案、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认识不足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开展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程改革初期,许多教师无法快速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认识不足,缺少重视,从而导致初中物理实现课堂中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相当匮乏。在物理实验课堂中,许多物理教师仍然更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从而保证学生的物理成绩,而忽视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质,在以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的情况下,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环节被忽略,很多实验性质的课程往往草草了事,学生缺少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固话,并逐渐丧失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涉及到物理领域许多板块,实验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为了保证实验的有序展开,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支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不重视,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室,或者物理实验教学教室中的器材与设备过于陈旧,数量也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物理实验材料和设备需求,学生的创造活动缺乏具体的实践机会。
        3.缺少完善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机制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物理实验水平作为独立的考察科目,日常的物理学科练习与考核中,关于物理实验的内容也不多,无法充分反应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水平。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不足,也在限制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物理实验评价模式单一,无法全面、充分反应学生的实际物理实验能力和水平,也不能准确的反应学生实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学校的物理实现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物理实验过程,过于关注实验结果,一些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被忽略,这与科学实验要求的严谨精神是相违背的,这种评价机制,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物理实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提升。最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并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终目的,这一实验性课程的设置最终流于形式。


        二、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物理实验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奇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发挥物理实验活动的探索和新奇特性,能够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物理实验学习。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领域入手,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事物和元素联系起来,使学生先建立起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索的欲望。例如,在初中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操作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测量,如铅笔盒、桌椅、操场、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距离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不同规模单位的长度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质。又如在九年级《比热容》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吸热能力和保温能力,并讨论这一物理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发现物理实验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强化学生物理实验思维
        严谨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操作时,根据课本知识和教学任务进行拓展,打破课本和常规思维对学生的束缚,通过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物理领域中的新奇事物和实验,使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带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进一步拓展,使学生逐渐具备强大的创新思维。如在初中物理《密度》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基础物理知识的讲解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利用现有的工具、设备以及基础的密度公式进行物体密度的测量,并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如何使密度测量的误差尽可能的小,并根据自己的思考不断的对实验进行改良。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高学生抽象物理知识与具体物理实验的联系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物理领域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框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因此,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操作向学生展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观察、验证,逐渐把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如在初中物理《摩擦力》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无法直观的观察到这一力的存在,但是可以通过观察摩擦力的作用从而感受到这一力的存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通过增加、较小压力、改变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等设计,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从而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性质变化、方向和做功等都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摩擦力这一抽象的物理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提高学生抽象物理知识和具体实验操作联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核心素养培养是新的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核心素养培养渠道,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负有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充分认清当前教学改革的本质,把握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及时转变教学思路,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晓伟.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4-105.
        [2]林志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80+82.
        [3]刘红.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J]. 才智,2020(29):57-58.
        【作者简介】张晶波,女,满族,1968年12月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宁安市。本科学历,中学中级教师资格,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