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秋
哈尔滨市复旦路小学校
摘要:新时期,作为数学教师,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应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采取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真”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真”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数学学科较为枯燥、抽象,小学生难以很好地把握相关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相关措施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一、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日新月异,每一个教师都走在提升教学方法改革的道路上,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小学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需求等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引入国内外的著名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深入课堂,仍存在教师对于新课标的认知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新旧模式不能有效结合,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偏激化。创新自身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有深入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极展开学习和探索,最终获得知识与技能。
二、小学数学“真”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堂练习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练习题的设计要努力体现趣味性、操作性、开放性、生活性,同时注重层次性。如:学了“三角形的分类”后,设计了一道激趣猜一猜的练习,“每个信封中装有一个三角形,你能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出每个信封装的是什么三角形吗?”学生都被这个问题吸引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萌发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学了“圆柱的表面积”后,设计了一道操作性的练习,出示题目“一根长3米的圆柱体木棒,截成三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20平方分米,原来这根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读题后不知所措了,此时启发学生用铅笔代替木棒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了“方程”后,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在10+x=50、3x=90、50÷x=10、x-40=30四个方程中任选一个编故事。这样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同时体现了数学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设计了一道联系生活的习题,让学生维修班级中摇晃的课桌椅,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锻炼动手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了《认识钟表》后,设计了如下练习题:1.连一连,看钟表连时刻;2.说一说,如3时整,时针指向数字几,分针指向数字几等;3.看钟表说时刻;4.画一画,在纸质的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如4时15分。设计这样的练习,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积极的情感充满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在构建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时,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关键。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教师要求,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通过结合当前时代的教学要求,从而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第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在学生数学水平的基础上决定。同时,还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遵循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相关知识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第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数学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贴近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为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都十分重要,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灵动的动画演示、科学的视频录播、方向距离的路线走向、变量之间的转化……动静结合,学生的视野拓展了,自身感知事物的能力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频率也提高了。例如,教师在进行《圆柱与圆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定义,并能够运用公式展开面积计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而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这部分内容。接着,教师可以进行动态的展示,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然后,教师将多媒体和投影结合起来,为学生呈现360度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帮助学生从平面图形、三维立体等不同的角度学习和理解,进而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最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变,将生活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一点点变化成书本中的内容,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四)注重教师素养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故步自封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既是对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成长的要求,也是对数学教师素养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科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小学数学的科目知识,也应了解小学数学领域中最新最前沿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不仅如此,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有关小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有关小学生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数学教师提供成长和发展空间,为数学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开阔其眼界,让其意识到自己对学习和知识储备的错误观念,从而把这些观念转变为自己不断学习和进取的源泉和动力,并珍惜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能够真正有所学、有所得,并把自己的所学所得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满足小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引起乐学动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合作交流的契机,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优化课堂练习,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让学生积极的情感充满课堂,让课堂变成学生个性张扬的乐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莎.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真本教学课堂实践探析[J].读写算,2020(36):5-6.
[2]郑有恒.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17):97-98.
[3]吴祝高.真建构:小学数学“真”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9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19:6.
[4]祁建虎.真学课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情感读本,2018(23):83.
[5]陈展河.小学数学“真”课堂浅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7(0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