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连波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如何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面对的教学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引言
高中化学和化学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教育,重点是学习,这不仅能指导本教材阐述的工作方式,而且能使学生与化学和化学实验互动,从而取得成功。创新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法注重从课程内容的解读中学习,注重对每位学生积极意识的探索,根据课堂工作,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和许多化学物质,从课程的观察和实践中不断取得进展。
一、提升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意义
化学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究意识、创新思维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中阶段,化学学科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众多,知识抽象、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乏味,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化学能够产生较强的兴趣,并具备主动学习意识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使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开展趣味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为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开展趣味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和高效。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核心含义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还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当教学情境的设置科学合理、自然生动时,学生便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高中化学的学科教学活动必须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而且是在教师的主导之下来主动参与,所以学科教学本身的实效性,要经过教师的一系列优化组合,特别是要考虑到教学的具体需要,设置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积极性,如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科学探索的经验。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会更加快速地寻找到有用的信息,对于解决问题有更多的突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构建让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三)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意识
许多学生缺乏发展合作学习和实验所需的知识,因为他们的化学基础不足,需要教师指导。
将学生分组进入前期后,教师首先可以进行严格的测试,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不同,基础也不同。经过彻底的收藏夹测试,该组了解其组成员的化学知识,并可根据不同的学习组进行不同的区分,例如。b .在化学实验和其他缺乏化学基础的任务中,但技术熟练的人可以与小组合作,而不是与从事化学工作的同事合作。在制定化学实验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程涉及的学习主题分配任务。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性,拉近学生和化学知识的距离
化学是一门科学,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化学知识生活性的特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并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应当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使知识向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方向进行延伸。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离我们并不遥远,学好化学知识能够给生活提供较大的便利。这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以及积极性。
(五)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
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快,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弱,学习速度慢。教师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就容易产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避免产生这种现象,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化学课堂与思维导图教学形成渗透,要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质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创造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且能力大小因人而异。但毕竟个人能力有限,有时难以将这些能力进行最大化发挥,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促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关教学安排与每个学生关注兴趣息息相关,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堂内容、实践感悟每个化学文本知识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含义、化学实验操作以及结论求证等。化学课程教学主要结合学生化学物质认识程度、化学实验操作手段、化学方程结论求证知识等深化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从学习中理解点滴知识,通过分析观察收获知识与更多化学技能。学生在初期进行化学课程的接触时,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化学物质是课程学习的来源和基础,因此学生平时一定要注重化学物质的积累学习,同时需要教师通过探索、解读等方式将那些化学物质与课本教学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收获更加有趣的学习参与方式。
结束语
总之,改革创新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只有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我们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高中化学的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要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入手,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系统的安排,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学科学习,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高金红.新课标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41.
[2]独小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71-72.
[3]何章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13):82.
[4]张玲.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5):37-38.
[5]张冬兰.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1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