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维 以爱育爱——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学困生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杨蕾
[导读] 在农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差等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条件较差,再加上农村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重视,多方面的原因让农村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吃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学困生。
        杨蕾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屏中学
        摘要:在农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差等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条件较差,再加上农村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重视,多方面的原因让农村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吃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学困生。这些学困生在有限的班级人数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对教学的影响不容小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了解到,学困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让他们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为了转化数学课堂中的学困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爱育爱对学生实施教学,对学困生加以引导,顺利完成学困生转化的工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开阔眼界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数学学科中的知识难度增加,很多学生都会感到吃力,特别是对一些小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初中数学的知识是小学数学的进阶版,与小学数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认为自己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转变为学困生。为了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思维,加强对学困生情况的关心,对学生的进步表现予以鼓励,以爱育爱,使学生受到影响,重新燃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1.社会和家庭环境影响
        近几年城市化进程进展迅速,处在农村的家长大多选择去城市务工,而农村的学生就只能留守家乡进行学习,而留在农村的部分家长因为自身的知识水平不高,也无法在学习上帮助学习。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农村的学生少了家长的辅导和帮助,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只能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缺乏一定的监督和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答【1】。此外,现代化社会中信息传递渠道增多,农村的学生会受到外界的诱惑,喜欢追求个性化,因为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不少学生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迫不及待要体验城市的生活,这也是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师自身原因的影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更新,为现代化课堂的建设奠定了硬件基础,但是很多数学教师由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培训,在使用电子白板等先进仪器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无法发挥教学设施应有的作用。此外,农村中学的教学缺乏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不少教师仍然固执己见,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很少在教学中关注和考虑学生的情况,有增大学生差距的可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不利的。
        3.数学教学思想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教学思想一般都无法及时更新,大部分地区都奉行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给学生灌输知识,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会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产生自卑的心理。而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的情况,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然可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另外一些学生则难以跟上教师授课的进度,随着问题的不断积累,最后就成为了学困生。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关注学生表现,拉近师生关系
        学生的基础不同,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

与学优生和中等生相比,学困生在教师讲解完知识之后,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举步维艰。对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引导,以温和的语气与学生平等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以《统计调查》为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的表现,主动与学困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由于这部分的内容与日常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在课堂开始,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走到学生中间,着重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部分学困生对计算统计结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以温和的语气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在我的影响下学困生也逐渐敞开心扉,讲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我力所能及给予帮助,让学困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并予以帮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融入赏识思维,鼓励学生学习
        对学困生来说,因为自身基础较差的原因,在还未学习数学的时候就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恐惧和抗拒心理,从主观上就害怕学习数学。教师应当注意缓解学困生的恐惧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赏识思维。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数学水平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困生可以依靠自己回答出问题【2】。之后教师对学困生的回答予以赞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减弱学困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使学困生在过程中改变对数学的态度,有助于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例如,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赏识思维,对学困生予以鼓励。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中大家是按行列的形式坐着的,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点到几行几列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的同学就站起来答到。”在游戏的过程中我着重点学困生的名字,游戏难度较低,学困生也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正确作出反应。我对学困生的表现予以赞扬,鼓励他们继续学习,让学困生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
        3.营造良好氛围,亲切对待学生
        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和维持课堂的纪律,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安静,以比较严肃的语气给学生授课,无形中拉开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也让数学课堂氛围变得压抑,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更使得学生不愿意参加数学的学习。鉴于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思维和对学生的态度,以亲切的态度融入到学生中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主动询问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态度的转变,使学困生受教师的影响转变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并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迎头赶上,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经过以前的学习,相信对方程的知识并不陌生,下面请大家结合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研究一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吧。”学生在我讲完之后开始自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我则融入到学生中间,亲切和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出了轻松的课堂氛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
        总之,对待农村学困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数学教师要将爱心实际体现到教学的过程中,从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教学,帮助学困生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改变对数学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的学习,从而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关越云.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J].家长,2021(09):161-162.
        [2]徐尚花.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1(22):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