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权惠萍
[导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笔者就农村小学六年级写作现状及教学方法展开论述,说明要提高作文教学可以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课外积累等方面着手。

权惠萍    广西岑溪市糯垌镇昙海中心小学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笔者就农村小学六年级写作现状及教学方法展开论述,说明要提高作文教学可以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课外积累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农村小学 六年级 作文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215-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意味着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作文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要求让学生“易于写”、“乐于写”。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百代之盛世”,从古到今,皆以写文章为要事,尊重会写文章的人为文人。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写文章竟变成了很艰难的事情。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尽管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的比例很大,作文教学也一直是令我们教师头痛的难题。
        作文教学现状在农村尤其不容乐观。好多学生在写作时都会一筹莫展、苦思凝想,一脸痛苦状。学生在写作文时,对写作文提不起兴趣,且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内容可写,即使写了出来也是记流水账式的凑字数,写出来的东西都千篇一律,假话、套话比比皆是。出现这些现象是为什么呢?我在自己班上做了调查,学生们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该写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六年级作为小学向中学过渡的年级,如何做好小学作文和中学作文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高,是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的。那么,该怎么样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呢?经过这几年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由于学生天性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新的事物、有趣的事情会有着强烈的兴趣,所以,在教授作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写熟悉的生活经验,或者新鲜、奇特的,甚至是有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能让学生有想说的欲望。学生有了说的欲望才能做到我口抒我心,我笔抒我口。我们教师要突出“从说到写”、“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引导过程。
        其次,对农村的学生要用切合实际的命题。农村的学生不像城市学生那样见多识广,农村学生他们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认识有限。所以,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写他们亲眼目睹的、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和感兴趣的真人实事。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在上六年级习作“我的小伙伴”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就地取材,在班上选择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同学作为典型形象来写,大家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个个都有内容可写了。
        总之,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去体验生活的美好。


学生一旦有了对生活的热爱,就会对接触到的人和事物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就会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这些所见、所闻、所想,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写作的材料。
        二、细心观察生活,注重素材的积累。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育家叶圣陶老师曾这样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尽管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平时也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素材,要让学生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的素材,提倡多阅读文章。但仅仅多读是不够的,在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素材的积累,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因此,在平时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积累素材,遇到好的词语、好句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品、抄、背、说话、写片段等积累起来。课文中好句好段,还可以让他们仿写,当学生在仿写和使用恰当的时候,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其次,我还提倡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发现了写作素材就记在当天的日记本上,从一个表现心情的词语开始,到表达情感的一句话,最后写段或篇。只要我们的学生会关心、观察、发现、寻觅生活,进而感受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就能感悟人生精彩,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来。
        三、放飞思绪,拓展思维。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善于利用思维导图,六年级的学生很多都有一定的思维意识,并可以简单的画思维导图了。那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散发思维,勾勒出自己要写的习作内容、结构、写法、感情变化,列好提纲,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让他们一级一级,由大到小散发思维。通过思维发散,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口抒我心,我笔抒我口”
        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这样做思维导图:第一级思维发散图发散出“节日风俗、民间艺术、特色饮食、婚丧嫁娶、其他风俗”;第二级,选取第一级其中一个发散出写什么;第三级,发散“怎么写”......学生做好思维导图,很快就可以写出来了。
        四、注重作文评价
        作文评语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包含了指出文章在写作时的一些漏洞和一些鼓励的话语,使学生对写作更有信心,并且从老师的评语中,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哪方面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去提高,从而明确自己今后作文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六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有时我朗读学生的优秀片段或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分别围成一圈,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在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当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无法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拿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人,尤其是后进生。我的做法是,让他们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逐步完善,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敢写,乐意写,不再是作文留空。对于后进生,他们的要求也不同,只要他们是写真情实感,只要他们写了字,我都会找他们一个个面批面改,改好之后,再让他们重新修改,加以完善。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提高写作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