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篮球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浅析小学生篮球课教育的实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钱双
[导读] 兴趣是激发学生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学生长期自主坚持的重要原因。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钱双

摘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学生长期自主坚持的重要原因。小学正是孩子打基础的最好阶段,小学篮球课程,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当前,我校小学篮球课程开展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没有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扭转课堂,让学生带着兴趣愿意学,主动学,坚持学,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篮球课;兴趣 ;实施研究
        小学篮球课程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门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而且还对学生的各方面发育成长有促进作用。
        一、小学篮球课程,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在小学篮球的课堂中,学生们需要手、眼、腿的协调配合,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首先要进行热身,学生做基本的跑、跳、投动作。在热身结束后,教师加入篮球课程的技能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拍球、传球、运球、抢断球、投球等各方面的技能。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的分工和配合,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又感受到团体的重要性,学会了分工,更学会了团结互助。篮球课程中,学生需要坚持,遇到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不能急躁,更不能放弃,否则更不可能赶上、超过他人。这个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毅力的好契机。小学篮球课程锻炼了学生体育技能,促进了他们身体发育、淬炼了心里素质、帮助了能力发展,是一门非常重要,特别有意义的课程。
        二、小学篮球课程,存在一些不足方面
        当前小学篮球课程中,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无法彻底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主动投入到课程中,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一)课堂形式单一
        篮球课是体育课的一种形式,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教学,而没有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觉得篮球课沉闷,除了运动就是运动,感受不到课堂的快乐,再加上体力的消耗,学生感受身体疲劳,心里无趣,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有趣快乐的感受。
         (二)篮球技巧难度高
        有的小学生篮球课堂上,教师侧重技巧方面的训练。小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还处于发育阶段,对技能的理解处于不同的层次。有的同学对老师讲授的篮球技能方面的内容能够理解,但是到实际应用技巧做篮球动作时就不会了。有的同学不能够理解、领会老师讲授的内容,更别提运用技能做篮球动作。所以,如果老师太侧重讲解篮球运动的技能,学生往往会有挫败感,认为篮球课很难,自己无法做好。长期以往,学生对篮球课没有了兴趣,只有深深的负担感。这样的课堂教学,无法起到真正教学的作用,达不到课堂教学计划效果。
         (三)一味强调结果
        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篮球比赛环节。分组对抗竞赛的学生们,在比赛结束后,会有比分输赢结果。如果老师不做心理指导和比赛分析,只是以输赢论结果,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失去平衡,进行自我打击式评价,认为自己不如同学,学不好篮球课。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对篮球课的兴趣,认为这样的课程只会让自己很丢人,不愿意上课,或者即使上课也是疲于应付,不会主动投入,也不会勤加锻炼。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篮球课实效
        面对在小学篮球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应该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不断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篮球课程中,并且从中有收获和提升。



         (一)加强教师作用发挥,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年龄段,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为了提升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要注意加强教学知识、学生心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自己对小学生特点的掌握,对小学篮球课程的设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会让学生对教师有崇拜感,尤其是篮球课,学生看到老师娴熟的篮球技能,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会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
         (二)增强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教师在教授篮球课程时,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引入一些游戏环节和内容,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在课堂开始时,教师组织学生热身,可以加入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几人一组,接力跑。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在游戏中学会互相配合,达到热身的目的。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篮球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分步学习、练习。教师将课程设计的细致、具体、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后,他们就会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篮球课程的学习中,不仅在课堂中学习、练习,还会在课堂外主动的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提升学习成效的目标。篮球是一项团体配合的运动项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团体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互相配合,培养为集体争取荣誉的理念和意识。
         (三)重视体育基础,奠定学生兴趣
        小学篮球课程是一门包含有体育技能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本末倒置,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跑、跳、投、掷等动作,练习协调性、爆发力等技能,这样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篮球技能打好基础。学生的基础技能学习好、掌握好,能够较快的理解教师对篮球动作、技能要领的讲解,能够相对准确的做好动作,所以在小学篮球课,教师要首先给学生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讲解篮球运动的技巧。在教授篮球动作时,教师要分析具体的要领。比如:“三步上篮”这个基础动作,教师要拆分开,还要讲解重点要领,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了教师关于篮球课动作要领的理解。
         (四)学会因才实教,找准学生兴趣
        小学篮球课是体育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要根据班级孩子的体育基础和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技能领悟能力强;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对技能掌握的不够。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于身体素质好,领悟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一组,在分组活动时,可以让他们进行比赛,在比赛对抗中锻炼他们的组织比赛、控制局面、良性竞争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身体素质、领悟能力适中的学生,教师将他们分为一类。在分组活动时,可以让他们在一起,通过做一些游戏增强他们的基础能力,比如练习投篮、带球、运球、三步投篮等方面的基础训练。教师对学生分组,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是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分组是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学生就不要因为课程太难或者太容易,而使学习失去对篮球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五)师生良性互动,激励学生兴趣
        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的氛围,能够有信心投入到课堂中,能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小学篮球课上,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某个动作要领做的不到位,就批评否定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如果学生有进步要及时的鼓励他们,如果学生暂时没有做到位,也不要批评或者立刻否定学生,要帮助找到问题的症结,及时改正。
        小学篮球课是体育课程中的一种,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当前小学篮球课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教授学生基本的能力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篮球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具体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学生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篮球课兴趣,促进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兵.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34-40
[2]孙绍荣.教育信息理论[M].武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0-65
[2]谭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基本观点[J].科体育学科,2009: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