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林春
[导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全新育人理念,更是新时代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积极践行的全新阅读倾向。其旨在充分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特性、发展需要的阅读体验中获取知识、培育兴趣、有所发展、更好提升。个性化阅读体现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与需求的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与阅读教学的核心。

广东省雷州市调风镇调风小学    林春 524243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全新育人理念,更是新时代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积极践行的全新阅读倾向。其旨在充分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特性、发展需要的阅读体验中获取知识、培育兴趣、有所发展、更好提升。个性化阅读体现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与需求的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与阅读教学的核心。而教师在组织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则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诉求,进而在关注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阅读、开展个性化指导、构建个性化生态。使阅读教学的实施更为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文化涵养,落实对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自主体验、感知、探究的机会。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前,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并以此为参考,开展个性化阅读设计,从不同领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实现对高年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认知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探究;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
        全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化阅读,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方式,其要求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阅读客体(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从而使阅读成为一个彰显个性的舞台。就内涵来看,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进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个性化阅读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且充分解析、深度领悟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与实质,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措施的变革、教学手段的创新,来促进个性化阅读的开展,进而构建出多元化、丰富性、个性化认知生态,以切实提升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延展性,来确保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落实对不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
        一、围绕学生需要设计个性化教学活动,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进入高年级阶段,随着其认知积淀的丰富,很多学生已逐步表现出了比较显著的个性特质。而发掘学生认知潜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则成为个性化阅读活动设计中应关注的重点与核心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围绕学生个性特质,来设计个性化阅读活动。使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故事、比赛等融入课堂,对学生的认知视域拓展提供铺垫。以达到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开展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借助网络媒介、利用生活素材等来创设个性化阅读情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来激发其兴趣,组织其阅读。例如,在开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中,由于作者所写的童年趣事较多,但却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尤其对课文中提到的“美女蛇”传说,冬天雪地里捕鸟的故事,很多学生更是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借助来创设情境,将课文对应的故事素材、童年趣事、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用多媒体视频或者微课呈现至课堂,组织学生观摩。在近距离接触中诱发思想、情感共鸣,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开展个性化阅读,拓宽学生认知视域的目的。



        二、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彻底变革传统教学模式
        为了彻底走出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禁锢,使个性化阅读的开展更具趣味性、实效性、针对性。教师可以在开展个性化阅读中适时引入各类教学方法、手段、途径,并以学生的个性与兴趣为起点,来创新教学模式,强化阅读指导。而且,随着不同教学方法的驱使,个性化阅读的开展也将更为科学高效,高年级语文阅读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势必得到充分触发。既优化了教学途径,又发展了学生认知,更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例如,在开展《晏子使楚》、《伯牙绝弦》等历史故事阅读中,教师可以借助开展主题故事会的方式来组织个性化阅读,由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故事素材,在小组内进行初评,选出本组学生最喜欢的故事,然后在课堂内分组比赛。选出“优秀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认知体验中获得思想、情感、体验全面发展。
        三、依托教学目标构建探究性教学问题,全面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由于不同阅读内容、文本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不同,以致其在主题、思想、情感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充分理解,来推动个性化阅读的开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性以及对应阅读目标,来构建一些辅助性教学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化问题的驱使下,自主开展阅读。并以“读”为引领,来感知文本内涵,诱发认知共鸣。而且,教师在设计个性化阅读问题时,应尽量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一些延展性、发散性、开放式问题,为学生交流、研讨、分享提供铺垫。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获得认知迁移。例如,在开展《金色的鱼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金色的鱼钩是怎么由来的?(2)老班长为什么自己不吃鱼?(3)老班长倒下了,但年轻的革命战士走出了草地,伟大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请谈谈你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在层层追问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充分了解蕴含于课文中的更多革命故事,实现对学生高尚品格与良好意识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个性化阅读既是对新课标的深度践行,又是对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其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又拓宽了各类学生的认知视域?。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最为靠近自身“最近发现区”的认知领域内进一步激发兴趣,开掘潜能,丰富积淀,提升能力。使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向着纵深领域迈进,为学生素养塑造提供助力。同时,在个性化阅读的驱使下,源自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会得到充分化解,更利于对高年级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因此,为了使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开展更具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实现对学生认知个性的塑造与身心需要的满足,教师应做好对不同学生认知现状的了解与实际情况的掌控,将有助于个性化阅读开展的各类素材、资源、活动投射至语文课堂、学生视域,以提升个性化阅读效能,发展学生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元.浅议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应用[J].名师在线,2019(32):65-66.
[2]庄婷.改善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9(05):47-48+75.
[3]庄灿阳.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相关思考[J].新教师,2019(10):32-33.
[4]李昱.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7):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