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应用型大学建设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钟黎
[导读] 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是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有力支撑。本文从理清特色、应用型的内涵入手,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打造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的整体思路就如何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进行探析和论述。

黑龙江大庆八一农垦大学  钟黎     163319

摘 要: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是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有力支撑。本文从理清特色、应用型的内涵入手,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打造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的整体思路就如何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进行探析和论述。
关键词:地方高校;特色;应用型
        推进特色应用型大学建设,主动融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匮乏,研究基础薄弱,体制内与体制外资源竞争劣势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实践追求。
        一、理清两个内涵
        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首先必须理清特色、应用型两个要素的内涵,才能使两者在有机统一、协同发力中凸显成效。
        (一)关于特色
        特色是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特征。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有别于它校的独特办学风格、独到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特色,要结合自身历史传承积淀、学科专业、发展前景等实际,紧密围绕所服务行业和所在区域的发展需求、区位特质和产业结构,强化服务导向和行业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行业特色、扎根地方的应用型办学模式,在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特色发展。
        (二)关于应用型
        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大学概念相对。应用型大学主要坚持依托行业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以提升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为基点,以提升行业企业、社会、学生、政府对办学的满意度为目标。应用型大学要对标整个行业和社会,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和地方性;聚焦共性技术难题,推动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企业生产力水平。
        二、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的路径
        (一)确立建设思路和目标定位
        特色应用型大学要突出办学特色,确立应用型办学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路径,以培养复合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和增长点。为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确定了“面向垦区和全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主动融入黑龙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极具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明确了“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需求结合更加紧密的应用型、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成为建设现代农业航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龙江乡村振兴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支撑和人才培育基地。”的目标定位。
        (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特色应用型大学,必须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保驾护航。一是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体系,多维度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


二是引进“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师引进机制,重视引进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实践能力强以及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三是重视“双师型”教师发展,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双师型”师资认定标准和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四是建立激励奖励制度。创新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多重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激励教师加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投入。
        (三)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特色应用型大学重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一是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实施卓越系列2.0计划,持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继续实施按类招生与培养。二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三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四是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和就业平台建设。保持并加大与企业合作,加大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优化校内实验平台建设,强化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四)增强面向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应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主动与区域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相对接,形成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格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优化服务格局、打造服务品牌、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一是优化“一区一所四院”服务格局,着力打造一批集科学研究、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二是打造乡村振兴服务品牌,建设5-10支专业技术团队,在农作物全产业链生产加工,航天果蔬新品种选育、智慧农业、“玉鹅种养”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打造品牌项目,助力精准扶贫。三是完善社会服务激励机制,探索设立科研推广型教授,将横向课题纳入相应岗位评聘和绩效考核中。
        (五)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应建立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为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体制机制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做好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已有31个专业实施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覆盖主干专业达到100%。扩展校企协同育人的专业数量,完善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学分置换原则,推进校企“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科教协同育人。
        三、结语
        特色应用型大学,必须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需求,突出办学特色,以加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为重点,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德喜.地方特色大学建设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2-23.
[2]成洪波.致力特色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
[3]周友士,蒋亦华.地方应用型大学特色发展:内涵阐释与实践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作者简介:钟黎(1985—),女,黑龙江省大庆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教育学
项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特色应用型大学《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NDJY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