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朱开君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朱开君
[导读]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古诗词中蕴含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发展古诗词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小学  朱开君    404703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古诗词中蕴含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发展古诗词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针对于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而言,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学内容中捕捉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精华部分,让当代的小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继而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扩宽。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加以阐述,进而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性地从以古诗诵读为切入点,感知文化底蕴、引入多媒体教学,创设意境之美、渗透传统文化理念,传承传统文化基因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指导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向
        现阶段,随着社会发展速度不断的向前,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日益凸显。因此,教育部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深刻意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认真合理地规划教学方案,构建教学体系制度,将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渗透到教学中,让教学内容更具创新性和完整性。如此一来,学生在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中,可深刻感悟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心境,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彩,让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法相对单一和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式教学,而缺乏培养学生古诗词文化的鉴赏意识,以至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古诗词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相对较多,那么学生对字面的词义难以理解,而教师在教学中以讲述式教学为中心,致使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单调,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施策略
        2.1以古诗诵读为切入点,感知文化底蕴
        从正面角度进行分析,诵读是优化古诗词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古诗词教育中,应以创新教学模式中的引领和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通过诗词的诵读,继而能够深维度的体会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力求与作者达到情感中的共鸣,由此增强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可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从侧面角度进行分析,大多数古诗词中的内容都带有“感情色彩”,那么教师运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可让学生养成诵读习惯,学生就可以在诵读中感悟古诗词中的文字内涵。
        例如:以部编人教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梅花》一课为例。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著名佳作,全诗通过描叙梅花在寒冬的艰苦环境下,表现出了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以及赞颂了梅花自身所拥有的高尚品格,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在仕途局势中的孤独心态。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一遍的诵读,随后教师把古诗释义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诗中的主旨蕴意,然后教师应把古诗中语句的停顿方法告知学生,如,“墙角/数枝梅”。之后,学生应跟随教师进行两遍的跟读,促使学生能够掌握语句提顿规律。其次,教师的领读之后,学生可以有感情地进行诵读练习,随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依次地在班级中,进行古诗诵读。那么,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继而将会加深印象,可深层次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将古诗诵读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中的一部分,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课外古诗词或是教材中的古诗,并在课后诵读10至15分钟左右,而且学生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上,进行古诗词的诵读分享,同时学生在诵读分享之时,应将古诗中的主旨叙述出来。
        2.2引入多媒体教学,创设意境之美
        多媒体教学填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缺憾,尤其是对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古诗词教学模式带来了“红利”。为此,教师可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技术营造出情景再现的美好意境,使课堂气氛更具生动性,进而学生的想象空间被激发,由此学生能够深入地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和诗词内涵。由此可看出,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例如:以部编人教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池》这首诗为例。全诗以借景色之美,烘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首先,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设备,在班级中播放一段初夏之景的动态画面,树荫倒映在泉水里,一只蜻蜓轻轻地飘落在荷苞上,初夏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水面。由此可看出,一幅富有生动的立体画面,在视觉上形成了偌大的磁性,不断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不由得让学生的眼前一亮。因此,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眼前的画面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在脑海里,仿佛置身于情景当中,进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将被强化。
        2.3渗透传统文化理念,传承传统文化基因
        在小学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由此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度地挖掘和提取,使之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教学模式可再一次地创新出新高地,促使学生能够沉淀自身的文化知识,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进一步感知古诗词中的创作背景和情感韵味,以此可健强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了思维上的递进。如,以部编人教版《游子吟》为例。全诗用质朴的语言,讴歌了母爱之伟大,因为有母爱的哺育,才使得我们能够感悟人生的真谛,而且诗中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揭示了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质涵义。如此一来,教师应将此寓意渗透给学生,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因子代代传承下去。其次,教师可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如,晚饭时学生可以帮助家长洗碗,扫地等。或是教师要求学生,可发自内心地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谢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现代的高新技术,引用多媒体教学,以此可将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通过图文并茂、影音视频的形式予以展现,使教学内容更具形象化和丰富化,从而可强化学生的理解度,在某一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进而可塑造良好的个人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闻俊媛.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2):71-71.
[2]伍娟. 小学语文,改革创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 2015, 000(006):98-98.
[3]祁秀红. 国学教育之古诗文审美化教学初探——以长春版五年级小学语文古诗文为例[J]. 神州, 2013, 000(023):135-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