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高校线上教学效果研究——以长春工业大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曹硕 任保朱 李盛基
[导读]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高校普遍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网络授课,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但是,此前线上教学这一模式并未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平台也不够完善,无法对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准确预测。

吉林长春工业大学    曹硕    任保朱   李盛基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高校普遍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网络授课,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但是,此前线上教学这一模式并未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平台也不够完善,无法对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准确预测。本文以长春工业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等方式,研究疫情期间高校师生线上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线上教学这一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 ;线上教学 ;教学效果分析
        一、引言
        新冠疫情背景下,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然而,线上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线下面授课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调查分析长春市高校线上教学效果,针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提升线上教学主体的用户体验度。
        二、研究设计
        孙亚玲指出:教学效果是教学结果中与预期目标相符的部分,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的评价。因此,在评估教学效果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从教师的角度了解其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其教学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如何。综合其他学者对教学效果评价的分析,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来分析线上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梳理了四个维度来评估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分别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解决问题能力及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考察教师教学效果最客观的指标,但这只是“教学效果”的一方面体现,从教学的发展性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从教师角度梳理了三个维度来考察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分别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的心理环境与教学结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如对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线上平台使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输出;教学时的心理环境,如授课态度、学生反馈度,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而从教师角度了解教学效果最直观的就是其对自己教学结果的满意程度。
        据此,本研究面对17级、18级、19级学生及参与线上授课的部分教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对象
        2020年5—12月采用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工业大学师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随机问卷发放填写。
        2.研究方法
        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取自填问卷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长春工业大学为例,研究长春市高校线上教学效果。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70份。其中,学生层面375份,回收有效问卷346份,有效回收率为92.2%;教师层面95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91.6%。
        此外,与师生访谈达30场。
        (二)线上教学效果数据分析
        1.问卷主要数据分析如下:
        1.1学生维度
        1.1.1对线上学习的态度
        依据问卷数据,84.7%的学生对“我很享受线上教学这一模式”呈认同态度,其中,“完全同意”、“比较同意分别占比28.9%、32.1%。
        1.1.2线上学习的参与情况
        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82.1%的同学对“每一堂课我都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参与率”呈认同态度,其中“完全同意”占比38.7%,“同意”与“比较同意”分别占比21.4%与22%。总体上,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程度普遍较高。
        1.1.3线上教学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情况
        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学生对“遇到小组合作时,我参与的意愿和参与度都很高”的认同程度较高,占比78.6%。但其中,“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与“同意”间占比差异较小,三者间态度无显著差异。
        1.2教师维度
        1.2.1对线上平台使用情况
        依据问卷数据,61.9%的教师表示其“上课进度会受软件问题的影响”,其中,“比较同意”占比57%,对这一问题有较高的认同度。
        同时,当“线上教学平台出现问题时”,“通常可以轻松解决,不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目标完成”的教师占比仅51.6%。
        1.2.2授课过程对授课行为的影响
        依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58.62%的教师对“网络的问题不会影响我上课的情绪和心态”呈否定态度。其中,“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分别占比6.9%与51.72%。
        此外,针对“网络卡顿不是影响我授课进度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认同度较低,占有效问卷总数49.43%。
        2.纵向成绩对比分析
        随机抽取一个学院同一专业2018级和2019级学生各20人,2018级学生采用线下教学模式,2019级学生由于疫情,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现对两届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3-1)
        如表3-1所示,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研究2018级与2019级期末成绩的差异关系。从上表可以看出:2018级与2019级期末成绩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2019级线上教学的期末成绩与2018级线上面授教学期末的成绩呈现出差异性。
        四、效果分析
        (一)积极效果评价
        线上授课响应了国家疫情防控的政策与要求,落实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减少了人员的流动。
        据本研究问卷调查结与访谈结果研究显示,对比传统教学模式,45 %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模式更有趣且希望以后多开展线上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线上教学过程存在监管盲区
        线上授课将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相分离,将教师和学生至于互联网两端,教师无法直接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即使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师也很难通过学生的神情及动作对讲课进度进行预判,教学目标难以按预期进行。一些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也容易开小差,如:吃零食、赖床、玩游戏等,无法及时回应教师,课堂互动性不强。
        2.受网络硬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平台运行不稳定,学习过程不连续
        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有 58 %的教师与52%的同学对此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强烈的认同感;同时,返校后,小组成员通过对教师及学生群体的大量走访, %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网络卡顿、平台故障、停电断网、外部环境嘈杂等因素影响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线上教学不能满足实践性学科的教学要求
        在与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线上教学缺乏了对于实验操作部分的教学,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实验根本无法通过线上教学完成,而一些文科性质的实验课程,如:员工招聘、面试及甄选,虽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但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建议
        1.采用“直播+录播”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
        常见的线上教学模式有“雨课堂”、平台直播+群答疑、MOOC+群答疑,这几种常见的线上教学模式各有千秋,为了提高线上授课的效果,可以采用“直播+录播”的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采用直播平台和智慧教学工具多种教学工具并用的方式来完善线上教学过程,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直播课程结束后,针对重难点内容单独进行录制、剪辑,呈现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回看视频。
        2.加强对教师“线上平台”使用的培训
        研究中发现,教学过程的不流畅性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学校应多组织关于使用线上教学平台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理论培训可以使教师了解各个平台的特点和功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设定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平台,实践培训有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3.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线上教学与监督模式
        课前,运用“雨课堂”向学生发放“雨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学习目标、本讲重难点、习题等,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及时查看完成率并进行统计,调整授课内容。课中,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师无法直观感受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直播平台的弹幕、红包、随机点名等功能,实时监听课堂,提高学生的参课率。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多提一些问题,利用平台的弹幕、连麦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有助于督促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参与课堂。课后,重视作业的完成情况,运用在线提交的形式统计完成率和正确率,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
        4.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推进学生期末考核方式的改革
        线上教学模式使教学行为和教学时空相分离,教师无法实时监控教学过程,在学期末评价时,应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将出勤率、课堂参与率、课堂互动及谈论发言、完成作业等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优化考核方式,构建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等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5.家校联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专业课老师及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线上学习环境,疫情期间,我校也针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给予了网络流量的补助政策,切实保障学生可以按时参与线上学习。授课老师与家长联合,督促学生及时参与教学,强化线上教学的过程监督,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考验与对策[J]. 路增祥,赵通林,徐振洋.??中国冶金教育.?2021(02)
[2]马艳玲,吴四九,覃秋敏.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线上教学督导工作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4):47-48.
[3]陈倩雯.新冠疫情下基于中国大学MOOC和雨课堂的线上教学模式探索——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5):175-177.
[4]宋莉,施培蓓.以学生为中心的疫情期线上教学行为分析与策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4(02):120-124+128.
[5]江伟,陈帝伊,王玉川.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21(03):28-30.
[6]郭艳侠,梁珣,徐凌霞.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线上学习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3):124-127.
[7]张雷雨,耿妍琼,刘小丽,钟诗淇.疫情背景下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06):159-161.
[8]王旭,黄羿鑫.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297-298.
作者简介:1.曹硕(2001年9月9日),女,汉,甘肃金昌,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2.任保朱(1999年9月8日),女,汉,山西晋中,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