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创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翁友凡
[导读] 新课标强调,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翁友凡
        莆田锦江中学 351115
        摘要:新课标强调,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情感引导,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与感情,使学生能够具备核心素质与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反映的是终身学习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以高中生物为例,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育办法,提出有效教学策略,探究生物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素质。
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前言: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有着抽象且复杂的内容。学生学习知识,需要具备极强的逻辑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生物都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时候,除了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培养。多角度出发展开德育素质训练,制定可行核心素养教育方案与手段,确保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一、生物核心素养
        个体在生物知识学习期间,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是生物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1]。有学者表示,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忘记了全部的学科理论知识,此时还剩下的能力就是核心素养。
        高中时期,生物是很重要的课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命观念说的是,学生用学习过程,了解生物学知识和现象,能够解释生物行为和事件,具备生物行为理解能力。理性思维说的是,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和务实学习态度,学生形成科学方法和思维,解决各种问题。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中,应掌握建模、推理、归纳方法。科学探究,说的是挖掘与解决生物学问题,掌握生物实验设计和讨论能力。使用所学知识思考和探究。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和人际交流素质。社会责任,说的是学生形成生物学知识理解,参与事物讨论,理性判断,具备生活生产问题解决能力与担当意识。学生需要形成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热爱科学与生命,爱护环境崇尚科学真理。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育思路
(一)巧用新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以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容不难得出,高中生物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物知识,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各种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奠定素质基础。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使用新颖的模式带领学生探究。新闻是非常好的方式。学生走进新闻,思考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心[2]。
        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中,讲解这一课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明白生态系统成分关系,了解营养级、食物网概念、食物链知识。制作食物网的简易图像。情感教育目标为,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环保意识,了解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讲解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环境污染新闻,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生态污染和什么因素有关,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此时展开思考,学生形成浓厚兴趣。结束基础知识讲解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觉得生态环境是否重要。用这样的课后作业,组织学生展开深度的环保问题讨论。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资料,培养了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巧用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注入趣味活力
        高中时期学生比较叛逆,除非面对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需要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多媒体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工具[3]。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趣味化教学。比如在《DNA的复制》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解DNA知识,教师教学前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在网络中下载DNA的图像和视频。做好视频、图像、文字资料整理。按照学生喜好,安排教学活动。学生被视频深深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研究、讨论过程。教学期间,多媒体的灵活使用,瞬间吸引了学生。学生观看视频中,了解了DNA结构特征。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用橡皮泥和牙签自制DNA,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完善教评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教学评价价值非常突出,是重要教学形式。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将教学结果和教学评价融为一体,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学评价,充分展现教学评价价值和作用。教师应贯彻和落实因材施教要求,根据学生情况,针对性评价,不能只考虑学生当前成绩,学生的努力、态度和进步幅度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事情。合理引导,才能让学生重拾自信,了解自身薄弱点,强化自身优势。应使用多元评价方法,邀请学生加入评价过程。平时做好些学生的沟通,使用鼓励性语言,发掘学生出色的表现,使学生形成自信,主动学习知识。
(四)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结构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思维导图是很重要的工具与手段。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学习问题。学生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梳理知识结构,总结知识脉络,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建立深刻认知。学生对知识建立了深刻理解。比如复习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回顾过往知识。思维导图的制作中,学生就能联想哪些知识有关系,并想到哪些知识自己掌握不够牢固。查缺补漏中,配合微课视频,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五)重视实验强化学生知识使用能力
        作为实践性课程的生物,许多生物知识需要实验步骤才能掌握。人教版教材中,实验内容非常多。实验内容完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设计。只要学生平时认真听讲,就能独立进行大多数生物实验。
        比如《植物生长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用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打造开放性课堂。教师只需要告诉学生注意事项,明确学生分组方法,其余全部交给学生。学生在组内交流和研究实验构思。学生走进实验,研究知识。学生的实验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
结语:
        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要求调整教学思路,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建设和培养,明确要求和教学方向。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制定生物教育方案。用科学的教评体系以及实验教育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完成生物知识的有效学习,释放学生活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品质,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甘小洪.生物学科前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8-29.
[2]陈艳萍.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177.
[3]王娟.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2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