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生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难度更高,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更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相应的方法解决物理中的难题。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物理的思维模式,并在探究学习中掌握物理问题解决的方法。教师要想提升探究学习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就必须紧紧抓住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重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从而总结出合理的应用方法。
关键字: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有效应用
引言:高中物理知识是对物理现象与自然规律的总结与分析。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索,在分析中逐渐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探究性学习在物理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探究目标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如自身物理的薄弱部分,学生就可以针对性地围绕的薄弱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过程中,应该以授课中的重点难点为目标,借助各种手段和物理资源,让学生抓住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便于学生快速掌握物理的难点与重点。
(二)生活化原则
高中物理知识都是对生活现象和规律的探究,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应该坚持生活化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进行关联,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关联生活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1]。
(三)平等原则
在探究性学习中,师生只有建立在平等互助的模式下,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得以发挥。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居高临下,以高姿态进行训诫,而是应该遵循平等的原则,以鼓励和引导的言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模式,学生在以教师任务为导向,在小组内展开自主学习,学生在组内互动交流,各自吸收对方的优点,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平等性。
(四)重视探究中的兴趣作用
高中物理的知识难度较高,学生短时间的学习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而物理知识内容抽象、艰涩,学生很难长时间学习。特别是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有以兴趣为导向,才能推动学生展开持久的物理探究学习。教师在兴趣的运用中,借助兴趣对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同时,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长期进行探究性物理学习,就会形成科学、合理地探究事物的思维方式,学生就能借助这种思维方式,对之后的物理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兴趣对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作用,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长期进行探究性物理知识学习。
二、浅析在物理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
(一)突出教师的辅助作用
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如果没有教师积极的干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无法把握物理知识的重点,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交流互动的话题容易跑偏,从而影响的探究学习的效率。
因此,在探究学习中,应该充分突出教师的辅助作用,借助各种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及时发现自主探究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物理问题的思考中,思维得到了锻炼[2]。
例如,在《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的导引学习中,生活中关于力学的现象非常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力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单手在桌子的不同点施加力,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感受到不同点施力后,阻力大小不同,推动的难易也不相同。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受力点、方向等内容进行探究,学生在力的探究中,借助自我感知,对力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也会积极在教师引导下,对相关的问题精细思考。
(二)情境问题引导
物理学科探究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必须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情境建设,让学生身心放松,完全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之后,借助问题引导, 让学生一步一步对物理知识的内容进行深入自主学习,学生在层次化的问题解答中,完成了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学生的学科自信建立了起来,学生在物理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思维和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这种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对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等知识有了深入地了解,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物理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3]。
例如,在《6. 超重和失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宇航员在航天器中的生活,学生在看到宇航员漂浮在空间仓中,就会对这种现象产生疑问。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坐电梯的过程,分享自己电梯上行和下行的感受。让学生对电梯上下行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解释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借助本节课的知识,去解释开头宇航员漂浮现象的原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宇航员失重和电梯运行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有层次的问题引导下,在探究学习中,一步步接近超重与失重的真相,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主动性更强,学习兴趣浓厚,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重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高中物理许多知识内容复杂,学生理解难度大,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中,应该积极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带、麦克风、音响、磁悬浮列车、微波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可以告诉学生电磁感应还能够发电。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真实体会到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线圈、磁铁、导线、电流计等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电流会发生变化。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改变线圈的大小、圈数,观察和总结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时间变化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探究实验,逐步推导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式。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将电磁感应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本课有了极大的兴趣。教师借助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电磁感应探究实验的学习,学生在实验中对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在推导出电磁感应定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综上所述,讲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仅仅能够学习到物理理论知识,学生物理的核心素养无法形成。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学生物理基础得到了夯实。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探究学习氛围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各种物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物理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 000(001):P.29-29.
[2] 秦利金.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20, 000(009):P.67-67.
[3] 曾炜.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五).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