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素芬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与学生能有效沟通,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班风学风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与学生沟通进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一是创设和谐的氛围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二是尊重学生是有效沟通的基础;三是选择合适方式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四是把握沟通时机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沟通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每天都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师生有效的沟通,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教育中,很多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存在着高投入低收益、师生关系恶化等问题。那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呢?笔者在这里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如果是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自然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那么教育效果自然也达到了,否则就沟通就无法进行。因此,在平时工作中,我总给予学生多一点鼓励,多给予学生一些欣赏,这样与学生的沟通才有实效。例如,作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叫李尚军的学生。他经常违反纪律,各方面都比较懒惰,总是搞一些小事情,经常被老师邀请到办公室。久而久之,他自己也麻木了,觉得自己无法和老师交流了,似乎每个老师都在针对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批评教育已经失去了作用。于是所以我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决定采用“心比心”的方法。和他沟通时,我把两把椅子挪近了,和他并排坐着并面带微笑,这样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让他明白其实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老师是以平等身份与他沟通,希望你不是轻易否定自己。经过我多次与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沟通后,慢慢地,他改变了,他的坏习惯改变了,他的心情更开朗了,他不再与老师对着干,上课也逐渐认真听讲,作业也开始按时完成了。
二、尊重学生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自尊,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也一样。要达到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尊重是基本条件。要真正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班主任不应该是管理者,相反,他应该从这个位置上走下来,走进学生中,倾听学生的声音,在交流中,班主任更应该多从学生的方面来思考问题,多从学生的立场看世界,多从学生的身份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如班中有个学生叫谢如航,上课经常不专心听课,纪律松懈,作业不按时完成,但喜欢画画,简直入了迷。有一次,正在进行单元测试,全班学生都在专心致志写试卷,而他居然偷偷地在画画,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考试,我不动声色地把他的画拿到讲台上,打开他的画一看,真令我惊讶!上面画的城堡复杂多变,大人也不一定能画出来呢。于是考试结束后我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你真了不起,这么复杂的城堡,你都画得那么逼真,我都画不出来,如果有书画比赛,我一定会把你的作品拿去评比”。
他一听我这样表扬他,高兴极了,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又说:“如果你在学习方面也像画画那么认真的话,老师相信你的成绩一定不比画画差,试试看!”他用力地点点头。从此,他上课专心多了,作业也按时完成,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正是对这位学生的尊重,才有后来这么大的转变。
三、选择合适方式是有效沟通的桥梁
沟通方式是否正确往往影响沟通的效果,可以是说正确的方式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因此,与学生沟通时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然后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沟通,这样方能收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例如班中一个学生叫罗鑫基,他成绩比较差而且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一开始,我觉得他是很难被转化,也对其采取了一直批评的措施,收效甚微。直到经常看见他很喜欢帮数学老师做事,发现他身上这个闪光点,经过自己的深入了解,了解到该生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常年在外务工,对他的管教不到位,从而造成他性格孤僻、自大,因此对学习方面没有什么上进心,同同学的接触也不多。可他对自然与科学方面的书籍感兴趣,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个人的表现方面也比较突出,于是我从这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多次与他进行沟通,沟通方式包括短信、微信、QQ群的形式,这样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让我对该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每到班会课,总请他进行朗诵和小品表演,发挥他的特长。到期末考试,他各科成绩都提升了不少。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往往能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
四、把握沟通时机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把握好沟通时机如同战场捕捉到好的“战机”,是沟通成功与否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要善于把握好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才是谈话的有利时机呢?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常常是在以下情况来进行:一是当学生知道错误需要改正时,二是遇到挫折或内心比较愁苦需要排遣时,三是当学生获得成功需要老师认同时。记得我班刚开始用圆珠笔的时候,班里老发生丢圆珠笔的事,我暗中一调查,发现这个“小偷”竟然是我们班的一名优秀孩子。我思来想去,如果不及时与该生沟通,让其他学生知道这么优秀的学生居然是“小偷”,必然影响到该生在班级的声誉或前途,最后我决定好好和他谈一谈。我看到他有些后悔了,就在谈话结束的时候,我对他说:“这事不能有下一次了,这次我可以为你保密,下一次,我可会让大家来审判。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老师相信你。”他郑重的点点头,出去了。班级里再没有“小偷”出现,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了。由此可见,如果不是我及时与该生的沟通,那么事情的发展必定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因此,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时机把握好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想德育工作有实效,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多一些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在与学生沟通时,班主任应该多一点尊重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找到适合学生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雪珍.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策略[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6)
2.胡克英.小学教育改革研究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