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东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南阳中心小学 365500
摘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当前人们已经开始将目光逐渐瞄向那些平时不怎么被重视的教学内容上,比如数学计算。新课改后,数学计算教学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计算教学;策略分析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一)核心要求的明确
“会算”和“用算”是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要求,要让学生在理解计算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合理的去运用。这与新课改前,大家将数学计算的作用限定在考试范围内是完全不同的。当我们明确了计算教学的核心要求后,帮助学生参透算理,并熟练地应用算法于实际问题就变得很容易了。基于这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即将生活常见元素引入进课堂。
(二)核心目标的设定
新课改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特别是教育者的教学观念,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我们对教育目标的设定。学习成绩已不再是大家唯一关注的问题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更看重对学生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大家给出的答案是设定“四基”“四能”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思维、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核心内容的确定
数学计算本身也是一种技能,只要是关于技能的培养,我们都要从操作程序和步骤入手,同时要保证学生对这些程序和步骤有着正确的理解和充分的认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计算方法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核心内容时,要将“会算”放在首要位置,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且熟练运用这些算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分析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处理
仔细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会发现,数学计算这部分内容的层次性很强,而且是循序渐进的,并且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生一定要先掌握数学加减法的基本原理后,才能学好小数加减法计算,这样的课程编排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知识点和算理原理,更有助于他们的计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对全部的教材内容有着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就才能够提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另外,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计教学目标。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并不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而是几节课的教学过程,甚至是这本书和全年的教学过程,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时间并不是影响教学过程长短和内容丰富性的唯一参数,还有知识相关性。比如我们在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计算方法,所以当我们用知识迁移法来进行教学时就会相对比较容易,学生能够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里独立完成学习内容,并顺利完成老师所布置的练习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之前的教学。
(三)关于教学评价的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准确地讲是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过程,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当前的教学评价才显得愈发科学合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凭借分数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结合他们每一个人的实际学情和根据他们的整体学习情况去看学习效果,宜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尽可能融入进更多的评价元素,但一定对他们学习能力提升有直接帮助的评价元素。比如,对于那些笔算能力强但估算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优势项入手进行培养,然后逐步将方向转向他们薄弱的方面,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必须从新课改内容本身出发,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教学实施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问题,结合好实际学情去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信在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随着学生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不断积累,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的数学计算应用能力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杨志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70-171.
[2]王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18(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