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忠
福建莆田青璜中学 351111
摘 要:初中生刚刚接触系统的物理教育,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借助物理实验操作环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下文尝试分析借助实验教学环节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举措,希望文中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引 言:
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建设高效课堂是各学科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关键目标,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首要条件。实验教学活动给学生发挥主体性优势提供了空间,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索物理知识,可以全面优化物理知识吸收效果,这对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符合新时期物理课程的指导需求。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指导还有不足,实验指导方法单一、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实验课程开放性不足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具体结合学情展开教学分析,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物理实验课堂。
1.重视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物理实验导入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保障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的基础上,提升课程指导效率。在导入过程中,我们一般会选择和本课时知识相关的小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1]。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教学为例,在利用实验导入教学的环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视频,比如人在说话以及不说话的时候喉咙部位的变化情况,学生在视频展示的情景下尝试对比自己在说话和不说话状态下喉咙部位的状态变化情况,学生们发现在说话的时候喉咙部位是颤抖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顺势引入下一个实验活动,通过拨动直尺的方式观察和比较直尺在静态和震动两种状态下的发声情况,以小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本课时的核心知识内容。
2.关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反思
观察与反思是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两部分重要行为,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具有验证性质的,我们在指导实验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验过程引导学
生反思[2]。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重点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想象、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实验步骤和过程,总结经验,持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指导《力》中关于“重力”的知识,在实验教学环节,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结论。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将选择的物体以细线悬挂起来,在物体静止状态下引导学生观察细线所在的方向,这时候把细线剪断,让学生观察物体下落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在物体还没有静止的时候就将细线剪断了,这时候物体下落的方向不是垂直地面的,实验失败。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引导学生结合示范实验深入思考和反思,查找实验操作中存在的漏洞,让学生自主纠正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思意识。
3.增加课外实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发展规律成为主旋律,物理教学中也要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课外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生活化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扩充了物理课程内容,初中物理课程指导中,我们可以合理融入课外实验项目,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3]。比如《光现象》一章中关于“光的折射”的知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实验,将课前准备好的水桶(装满水)放在自然光下,让学生把手伸进去并且观察现象,通过观察手指、手腕“弯折”的现象,初步感悟光折射的原理,还有的学生发现手伸入水中后手变小了,还有的学生利用激光笔在水中游走探究光折射的规律与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在参与课外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空间更加广阔,这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营造开放性教学环境的重要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探索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物理课程指导中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实验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组织效果不理想,阻碍了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影响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因此作为学科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更新实验教育理念,构建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体系,积极引入全新的实验教学资源,全面优化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指导效果。上文中笔者尝试分析借助实验教学环节构建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路径,旨在积极落实课程指导目标,推进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穆.浅谈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 (09):181.
[2]白军发,王红霞.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34):232.
[3]王文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析[J].亚太教育,2019,21(0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