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育案例浅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林书贝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德育教学也要应该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而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林书贝
        红英小学 广东广州  51050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德育教学也要应该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而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笔者就结合案例来对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德育渗透;教育案例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德育教学的需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应该尽快革新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本文以一个学生的教学问题为例,对德育工作的具体运用进行详细的探究,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导入、沉浸和总结。大量的实践证明,德育工作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活用“正面管教”,切入问题要点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一个德育学困生的身上,我感受了“正面管教”的魅力。
        这件事还得从一位家长的短信说起……
        那天晚上,我收到班里一位家长的短信,内容是:
 
        认真看完这位家长发的短信,我能感受到该家长对孩子的心烦、愤怒和不耐烦,也能感受她的深深的无奈。
        该家长的孩子——小祺,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平时课间非常活跃,喜与同学打成一团。对班级事务热心,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较为被动,听课状态不佳,接受和理解能力较为慢些。从孩子的家庭作业质量看,家长对他比较严格,对他的学业抓得挺紧,但测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
        通过我进一步的了解,小祺几个月前多了一个妹妹,家庭对他的所有关注,开始慢慢从他身上转移到了妹妹身上,孩子内心开始出现一丝变化,他感觉到自己在家的“待遇”不同了,于是,他的言行表现也开始较前有所不同。
        我联系“正面管教”中的“儿童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表”进行分析,认为小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表现,应是想“寻求过度关注(操纵别人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别服务)”
        结合对小祺在家言行表现的分析,了解小祺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我计划着通过让小祺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认可他经过努力取得进步并鼓励他,培养他的自信,以及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个适合他的、他能接受的计划表,放在家里自我提醒,逐步克服目前出现的问题。我还与小祺母亲密切联系,家校合力,及时跟进孩子每一天的表现,帮助和引导孩子逐渐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活用“计划表”,规范学生行为
        在自主学习之初,必定要先制定学习计划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制定计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前行。学习不定方向的孩子,大多数是没有学习计划,才导致自己在时间的安排上、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这种学习的随意性,最终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于小祺来说也是如此。
        根据计划,我让小祺当班级的卫生检查员,专门检查同学抽屉的保洁情况。在他用心检查、负责完成工作后,我及时肯定他的努力、负责,并用鼓励式的语言“林老师注意到你很用心、很负责去检查同学们的抽屉,提醒同学们把抽屉清理干净。林老师为有你这个负责任的小助手感到高兴!加油!”小祺听了,自然非常开心,我利用这样的契机,和小祺进行了计划的第二步——建立计划表。
    在我的启发式提问、引导之下,由小祺口述,我帮他写下的计划表如下(我与他约定,这张《计划表》先执行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过后,我再与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修改):

        从《计划表》可以看出,小祺对于自己不良行为的纠正有他个人的想法和目标。他对我说他实在很喜欢看一个电视节目,每当一开始写作业时,他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要去打开电视观看这个节目。当时我及时肯定小祺如实跟我说出了他的想法,也按照他的想法——看电视写进了《计划表》,我相信,他会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看电视节目的时间。
三、家校共育,等待花开
        “家校共育”打破了传统的孤立教学行为,“家校共育”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仅仅是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它改变了单篇教学传统,冲破了学校孤立的教学框架,在小祺身上也是一样。
        通过我跟他母亲的沟通,也对小祺在家的表现进行了“跟踪”,家校合力,力促小祺在按计划纠正不良行为的同时,也引导、帮助小祺坚持正确所为。
        在家校的共同联手下,不仅是我,通过小祺母亲的反映,在这短短的时间,小祺的在校在家表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校,课堂用心倾听(我反复训练让孩子们举起手势告知课堂即时的听课状态,提醒孩子调整状态,及时走进课堂)、主动发言;课间文明游戏;友善对待同伴。在家,主动完成各科作业(优先完成语文作业),虽然有时会拖拉、与母亲大声说话的现象减少了、自觉阅读课外书,虽然时间还需加长……小祺的母亲惊喜于孩子的变化,同时也反思自己过往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及急切,表示以后会提醒自己改进。
结语:
        静待花开。只要我们愿意,通过正面管教,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与孩子共同努力,和善坚定地帮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在良好的感觉中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兰卫琴. 班级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案例分析[J].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 2014, 000(008):94-94.
[2]李艳燕. 重视价值冲突案例 创新德育渗透方式——价值观教育案例研究[C]// 2013学术年会暨素质教育在江苏——淮安专场报告文集. 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