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梅
肥西县铭传乡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让学生保持兴趣?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数学作为一门本身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有着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天然优势。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相对抽象且逻辑性强的学科,相比于其他的学科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加上教师在教学中一味采用单一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会造成课堂氛围沉闷、无趣的现象产生,还难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因而借助生活化模式开展教学,实现抽象数学知识的生动化和具象化转换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受我国长期应试教育所影响,当前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然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理论知识,最后在运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样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我们要善于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到一起。比如,在教学圆锥和圆锥这节所学知识的时候,完全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列举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案例,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彻底激发出来,如,常见的圆锥形状有蒙古帽子,还有金字塔以及漏斗等都是圆锥的一种,而我们吃饭使用的筷子,或者是喝水的水杯以及电池等都是圆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熟知的实际有机结合到一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数学课堂学习之中,将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断提升上去。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解决数学教学难题
生活化情境的设置意味着对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在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处于静坐不语、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导致学习兴致和数学思维被禁锢住,因而课堂教学也处于低效、无效的局面。而将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中来并从中渗透知识的讲解,能够实现学生对课堂的积极、主动参与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上的设置和运用,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探索能力的有效培养,使数学教学得以高效地进展下去。 例如,以“克和千克”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两种不同质量单位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即让学生通过对物体进行实地称量的形式了解所学知识。首先在课前准备电子称、硬币、大头钉、洗衣粉、食盐等各种常见物品,然后让学生通过掂量的形式感受硬币、大头钉等微小物体的重量,以及洗衣粉、食盐等较重物品的重量,之后,让学生利用电子秤对这些物品的重量进行称量,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感受到二者的不同之处,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如此,通过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学习体验,实现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了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后作业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进实际生活之中。因此,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的作业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之后,我要求学生回到家之后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测算下家里长和宽还有门窗,然后计算出家里要粉刷的面积。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融入和巧妙运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生活化模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在熟知的生活场景中产生对所学知识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好地认知数学世界,并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强有力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
[2]何莉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2020(38):180.
[3]许凤侠.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途径与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