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吴小花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审题能力薄弱而导致解答错误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审题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
        吴小花
        贵港市平南县思旺镇镇西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审题能力薄弱而导致解答错误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审题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提出几点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以期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培养
        学习数学就是从接触数学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之间需要学生有极强的审题能力,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进行解答,审题过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的解答出问题的答案,所以学生的审题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小学我们就应该严抓学生的审题能力,积极培养。
一、认真阅读题意,掌握含义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要从学生的读题能力抓起。读题作为审题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反复读题掌握题干、了解题意,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进而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但是根据很多老师的实际教学发现,在读题上很多学生都是简单的将题干过一遍,然后以以往的做题经验去解读问题,这样容易将学生限制在一种思维模式中,不利于学生解题,这样的审题习惯还会导致很多学生在题目没有完整读完的情况下急于做题,结果在解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低级错误。
        例如这样一道题,请在括号中填写“+”、“-”、“=”号,“43()25()20”、“24()12()36”。很多学生可能没有认真审题,直接按照往常的习惯以为有括号就是比大小,结果自然整道题都错了,又或者,《用连除解决问题》有这样一道练习题: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药够吃几天? 18÷3=6(天), 学生只注意了用文字表示的“每次三片”,却忽视了“早晚一次”这条信息(即每天需要吃两次),学生没有完整的提取题目中的信息。当课后老师解题时学生才会发现自己是审错题,整题出错是因为自己的大意导致的。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可以是通过默读、轻声读等方式让自己能够集中精神去读题、解题,当然,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动手,将题干中的关键词画出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抓住题干的重点字眼,为解题提供帮助。
二、加强学生对常用语言的理解
        数学题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开展的,可以说数学知识源于我们的生活,也能够解决我们的生活中碰到的许多问题。所以,很多数学题会用到我们生活中常运用到的语言,例如“赚到”、“打折”、“盈利”等等,很多小学生由于对这些常用语言不熟悉,还没有接触过,在解题中如果遇到了可能不能够理解,所以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日常用语,有助于正确解题。
        例如:某服装店共卖出了两件上衣,价格均为80元,其中一件赚了25%,另一件亏了25%,最终请问这家服装店是赚钱还是亏钱。很多小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字义,就会直接将两个25%相减,最终得出不赚钱也亏钱的答案。

然而,题目中的赚了25%与亏了25%是需要根据实际的货品价格下定论的,再例如,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药够吃几天? 18÷3=6(天), 学生只注意了用文字表示的“每次三片”,却忽视了“早晚一次”这条信息(即每天需要吃两次),学生没有完整的提取题目中的信息,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考虑。不是单纯的根据题目的字义去做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明白题意,也能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去解决问题,有计划的在每以堂课中教会学生日常用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小学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三、提高学生的推敲能力
        所谓推敲,就是让学生通过读题后,能够将题目中的含意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学生如果能够将题目的信息完全复述出来后,基本上也就实现了对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数学属于以及文字信息的理解。比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当中,学生在把握数量关系时,往往无法判断究竟哪一个量才是标准量,所以经常会出现错解,尤其是各种逆向叙述的数学题目。比如:超市购进200箱苹果,比购进的梨少了30箱,请问超市购进梨多少箱。学生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往往无法正确理解就是是谁比谁少。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清除理解上的障碍,首先要让学生找到关键句“比购进的梨少了30箱”,然后对该句子进行扩展“购进的苹果比购进的梨少了30箱”,通过扩展句子,学生基本上已经能够明白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所以能够正确解决问题。
四、通过加强训练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题目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加快做题的速度还有利于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例如类型题中不同的题目条件不同、求解的方式也不一样以及方法不同;有些题目的条件非常相近,题中的数量以及符号也非常相近,将这些非常类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详细对比,学生就能够发现其中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能够感受到题目的多样变化,认识到题目中语言叙述的丁点不同就会发生很大差异,这样也从侧面增强了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程度。比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某节课上,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对比练习:在小河边有一条长240米长的大道,在道路的一边栽树,每两课树之间的间隔为8米,①:如果在大道两边均栽树,求总共需要栽多少棵树②:如果大道两边中只有一边栽树,求需要栽多少棵树③:大道两边不要栽树,则需要多少棵树。通过设置三个问题,学生能够看到题目中关键条件的不同,解题的结果会有差别,这也帮助学生认识到了不同的数学规律,强化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五、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极为重要,这也是目前所有小学教师都应有的共识,但是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可以运用到审题、解题的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好用处,教师在选择审题方式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只有适合学生、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进行的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J]. 徐海娟.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02)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J]. 李少娟.小学教学参考. 2013(08)
[3]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审题能力[J]. 张晓芹.成才之路. 2014(03)
[4]审题训练中培养思维品质[J]. 张红薇.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16)
作者简介:吴小花(1990-08),女,广西贵港平南人,本科,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