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玻璃球》游戏活动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刘文林
[导读] 广东省特级教师姚铁龙曾说:学习是孩子的“必须”,游戏是孩子的“最爱”。
        刘文林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城南幼儿园,邮编033400
        广东省特级教师姚铁龙曾说:学习是孩子的“必须”,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科学、更高效,可以让儿童感受到学习数学也可以是甜的。
        我在开展“斜坡滚物”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了球体相对于圆柱体和正方体而言能更快地从斜坡上滚动下来。他们找来了各种球体,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孩子们沉浸在“斜坡滚球”的游戏中 ,玩得不亦乐乎。游戏中,孩子们发现,球体有时能顺利地从斜坡滚到坡底,有时滚到半坡的边缘就掉下去了。围绕这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怎样才能让球体每次都能顺利地滚到坡底?于是“好玩的玻璃球”的游戏就此产生了。
        一、案例背景
        儿童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五指抓的工作中,将玻璃球不小心掉到托盘中,发现玻璃球可以在托盘内滚动, 孩子将托盘随意摆动玻璃球不断滚动,引了周围许多孩子观看并参与,我决定把这一游戏延续下去。
        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是:1.感知斜面和力度对玻璃球运动的影响。2.练习手眼一致弹击目标,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及控制能力和专注力。
        材料准备:玻璃球  高低不同的木块   轨道   场地遮挡物
        在活动前期简单的投放进去玻璃球,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或疑惑,通过观察和试验去解决问题。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游戏一:
        预期目标:练习手眼一致弹击目标,提高手指,灵活性控制力专注力。
        材料投放:弹珠
        游戏(1):选2到3个弹珠,可随时补充,随意摆放至桌面游戏者商定哪个方向为弹击起点弹中弹珠者获胜最终赢得弹珠多者获胜。
        观察:如何击中目标?如何不掉落?
        分析: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玻璃珠到处乱跑,一部小心就掉在地上,通过孩子的讨论,他们发现需要控制场地、力度。
        游戏玩法2:人手一个弹珠轮流玩,终点放一个弹珠,每人一次机会,击中者胜利,未击中者淘汰。
        目标:与同伴尝试玩法。
        材料:增加闯关示意图
        规则:1.两队石头剪刀布,赢的队伍先走,每人一步。
        2.击中对方后对方的球归击中者所有,被击中者淘汰,下一位继续走,直至赛场只剩一颗球。
        3.赢球者多一球有多玩一次的机会。
        4.反弹出来的球,回到原点。
        通过游戏孩子们发现要击中目标球与弹击玻璃球的力度和方向有很大的关系。
        游戏推进二:
        预设目标:探索斜面对玻璃球运动的影响。


        (1)观察:老师将不同高低的木块分成三组有序摆放,将相同长短的轨道放在木块上,每组准备了3颗大玻璃球在轨道的终点准备10颗小玻璃球组成的三角形孩子们开始自由玩玻璃球游戏,有三个小朋友很积极站到轨道前面拿起大玻璃球放入轨道瞬间三角形的玻璃球被打散,然后小朋友继续拿大玻璃球打散开的玻璃球,有一个小朋友说玻璃球怎么在轨道内乱跑呢?刘锦华着急地说:“桌子上也太乱了吧”?怎么可以随便玩呢?刘锦华开始把玻璃球整理成三角形,其她小朋友也开始整理,又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的怎么好少呀”?整理完后赵子怡又玩了一次然后主动问:谁还要玩你来吧,将跟前的小朋友拉到轨道前面主动让出来继续游戏,这时候庞俊文的轨道被弄掉了围圈的小朋友帮忙把我小玻璃球整理成三角形。
        分析:在打玻璃球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遇到几个难题。
        1.怎样才能使玻璃球不会掉地上?
        2.玻璃球乱了怎么办?
        3.轨道摇晃怎么办?
        4.抢玩游戏的问题?
        (2)在游戏中围绕这四个问题不断思考,调整验证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答案
        1.玻璃球往地上掉可以用手挡用木块挡。
        2.当玻璃球乱时有一个小朋友打一个整理。
        3.轨道摇晃时需要用手抓住。
        4.如果有抢玩问题可以让轮流玩。
        对于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的经验我及时给与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讨论活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活动提供必须的帮助。
        观察:有的小朋友把桌子用红棒围起来,有的小朋友把三组分割开,在玩的过程中旁边观看的幼儿提出第一组玩的时间太长了,造成等待焦虑这时老师引导幼儿每组只能玩三次轮流。车锦荣小朋友在投放玻璃球时眼睛闭起来瞄准大玻璃球是否和小玻璃球成一线,然后松开每次将玻璃球散开很大,有的小朋友好几次都打不中,师提示所有的小朋友将玻璃球放在轨道的定点上听口令松开,刘锦华发现自己打的玻璃球散开的最大最远,师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小朋友说因为她下面的木块最高所以打的最大最远。
        老师提醒用高度不同的木块搭建斜坡,并鼓励幼儿进行记录,发现高度对玻璃球运动的影响。
        分析:在玩玻璃球一系列探索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增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闭眼瞄准、 轨道乱动 、玻璃球往地上掉、孩子们还发现木块越高冲击力就越大。幼儿在活动中不断的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发现真相,主动进行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
        游戏规则预设:
        1.三人放球  三人整理。
        2.每一组玩三次换角色。
        三、活动特点及价值所在
        《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教师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的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并引导幼儿观察实验验证同时鼓励幼儿记录整理信息,在过程中老师适时的参与及交流与解释。活动投放材料真实有趣,每次游戏都会有一个问题的推进和切入,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力与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活动的过程中,击中目标对于孩子来说太困难,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时间拉长,两珠之间的距离拉断,后续海可以换别的珠子,让幼儿感受到距离,力度,方向对弹珠的影响,这个环节要调整到所有环节之后,提供充足的场地和时间让幼儿进行探索。
        坡度对玻璃珠的影响很直观明确,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直观就能观察到结果,相对而言对孩子的启发很直接,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乐于参与到这个环节中。
         继续推进可以在坡度上可以利用圆孔和轨道搭建进行轨道滚珠游戏,在力的探究方面还可以探究如何使玻璃珠滚动起来,例如击球进洞(搭台球)等。
        由本次游戏活动可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就应当知道游戏是幼儿成长的必要途径,他们以游戏为生活,以游戏为学习,游戏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幼儿就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幼儿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孩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