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康程
贵州省凯里市剑河县城关第四小学 贵州省 凯里市 剑河县 邮编556400
摘要:笔者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困惑于学生连“拼音”这个“工具中的工具”都没学好,致使学生患上“厌学”的顽症。究其内因,发现一是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队伍的配置不合理,年轻优秀教师大都被安排在高年级,而低年级大多安排老教师从事教学;二是由于管理层的简单管理和对管理规律不慎重思考、探索研究造成的。笔者深知来自管理层的行为难以改变,就试图改变自己。针对当前农村高年级学生的厌学现状进行了研究,套用医生的术语,开出了一“汤”四“剂”对学生的“厌学”症状进行诊断治疗,即励言“开胃”汤、故事“保鲜剂”、方法“调理剂”、竞争“消化剂”和累积“强化剂”。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笔者是一名不见经传的边远贫困县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从事的都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语文成绩参差不齐,本该在低年级就应该掌握的拼音工具,到了五六年级,仍然没掌握好,这些学生的一个普遍共性是:本该在低年级就应该掌握的拼音工具,到了五六年级,他们仍然是分不清“b”和“d”该读什么!。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而拼音更是工具中的工具。拼音没掌握,使这些学生过早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种教学现状的形成大致有以下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师资队伍的配置不合理,同一所学校中,相对年轻优秀的教学能手被集中安排在高年级;而低年级常常被忽略,安排了一些精力不足和知识老化的老教师。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低年级的教学越来越差;高年级的教学越来越吃力,低年级的拼音补起来没力。二是管理层的惰性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惰性,教师不能成长为学习研究型教师。有人总结说“一流校长用文化熏陶人;二流校长用制度管理人,三流校长人管人。”而多数校长只能做到二流或三流。由于管理不力,教师也只能穷于应付,随大流了,更没想到要去研究和创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能在一流校长身边工作是幸福,你能以最大的热情去创造、发展自己的事业;能在二流校长身边工作是幸运,你能在校长说一不二的管理中学会生存;而在三流校长身边工作是悲哀,是痛苦,和身陷囹圄没什么两样,你却只能在非人的管理中学会勾心斗角,丧失业务的创造灵感。
笔者常想“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一个人的成功,决定权往往只在于自己。由于多年都被安排从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于是,笔者就千方百计从“补”上下功夫。
鉴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太过于繁杂、宽泛,注定教学必须进行多次重复呈现。然而,小学生对已经学过的东西不再具有新奇感,教学的兴奋点已经丧失。套用医学的说法,就是出现了“抗药性”,学生已经彻底“厌学”了。按常规“治疗”已经没有作用,必须以“奇方妙药”出奇制胜。为此,笔者为“厌学”学生开了一“汤”四“剂”这个处方。
一、励言“开胃汤”
学生由于厌学症状已经很严重,必须让他们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贪玩好动厌学型;有的是家庭原因型;有的是爱好迷恋型;而有的是智力低下型等。
针对他们的症状,笔者各自用名言警句来激励他们,激发他们内心的原动力。如鲁迅语“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再如“正视自己的主要障碍来自羞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无知、不道德和错误,其实,没有谁从来有知,也没有谁永远不犯错误”等这些名言因对症,对他们产生了强大的震撼——贪玩的学会了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受家庭困惑的懂得了“自强不息”;智力低下的懂得了“勤能补拙”。教师一句名言的点拨,可能从此点亮他们前进的灯盏,激起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故事“保鲜剂”
心灵的点化只在一瞬间,然而追求的执着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来维持。学生的理想之门因爱心的滋润被打开,也会因魔鬼的反复纠缠被重新关闭。如何让他们的兴奋点长期保鲜呢?我想,孩子们是爱听故事的。如果把关于理想、学习等有趣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巧妙地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不是就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保鲜”了呢?我尝试过,确实——励志故事让学生坚强;成功故事让学生向上;苦难故事让学生善良;知识故事让学生兴趣高涨……每讲一个故事,学生都意犹未尽地想听下一个。
三、方法“调理剂”
人们常把知识比作“海洋”,生命有限,而学无止境。我们应该怎样用最有限的生命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但作为身体和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学久了总是会累会烦。被迫学不如努力学,努力学不如用心学,用心学不如用脑学。学习还是有一定诀窍的。例如笔者在六年级复习拼音字母在四线三格上的书写位置时,学生仍不得要领。为此,我编了如下歌诀:“拼音字母大家族,四根木头建大屋。大写长得个子大,二楼三楼一起住。手长抢占二三楼,脚长一楼号地铺。小i帽子放楼顶,小j霸占三层屋。小f低头三楼上,小t伸手把脚勾。l儿个子高又瘦,只好住在二三楼。只有胖子最老实,睡在二楼好舒服。”
这样,字母书写格式的教学就只用几句歌诀就给解决了!
其实只要勤于研究,我们都能赋予任何一样复杂东西以最快捷的识记方式。
四、竞争“消化剂”
如弹簧一样,竞争产生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只不过这个压力得有一个限度。因此,引进竞争机制,关键在于一个“度”的掌握。个体处在一个集体中,没有竞争或竞争不激烈,他们会无动于衷;但竞争太大,又让他们因看不到超越的希望而丧失追赶的自信心。一个好的竞争机制应该是既让人看到生存的危机,又看到超越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多搞些作文竞赛、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可以让不同学生发挥各自不同的特长,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自然地在竞争活动中自主学习、运用和巩固知识。
五、累积“强化剂”
要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最终要进行长期的积累强化。如果一名“厌学”学生最终被引导喜爱上了学习,这时就可以引导他如何去积累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1、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2、大量积累好词好句妙言妙语,好故事好知识;3勤于思考,遇到事情多问为什么,及时把想到的写下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4、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想到好点子都要及时记下,不让一个瞬间的灵感损失掉。
相信,如果一个患上“厌学”“重症”的学生被调教到最后这个程度,那么我们的学生转化就成功了;再如果,一个班的学生都被调教成读书迷,那么我们就有望成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