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研课磨课中成长的一点心得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罗康程
[导读] 教育科研的作用日益凸显,教师的专业意识也逐步增加,如何既能专注教学成绩,又能能兼顾专业成长?笔者用自己的经历谈谈如何在研课磨课来成长
        罗康程
        贵州省凯里市剑河县城关第四小学   贵州省 凯里市 剑河县 邮编556400
        【摘要】教育科研的作用日益凸显,教师的专业意识也逐步增加,如何既能专注教学成绩,又能能兼顾专业成长?笔者用自己的经历谈谈如何在研课磨课来成长:一、珍惜“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在别人的课堂中成长自己;二、重视学校的校本教研,在教研活动中成长;三、立足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成长;四、关注网络教研,在网络学习的积淀中成长。
        【关键词】:教师;成长;心得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作用日益凸显,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提升自身科研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和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然而,意识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相当部分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真正想钻研学问的积极性不高。许多中小学教师,尽管教学成绩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但科研能力却明显不足,他们关注了成绩,却遗失了成长。
        教师如何既能专注教学成绩,又能能兼顾专业成长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如何研课磨课来成长起来的。
        一、珍惜“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在别人的课堂中成长自己
        2020年我曾获得两次被“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一次是浙江淳安,一次是贵阳实验二小。这两次经历给我的冲击特别大。第一次让我拓宽了视野,我得以对比沿海和贵州教育的异同;第二次让我觉醒了意识,明确了自己的成长方向。
        特别是贵阳实验二小之行,我有两点深刻的感悟:
        (一)做“幸福”教育的管理人,以成就自己之行成就别人,以成就别人之心成就自己
        学习回来,我对比了两次见闻的不同,我顿悟出“分享才是最好的学习,成就别人才是成就自己的最佳模式”。
        (二)做“快乐”课堂的引路人,经营课堂,研究课堂,实践课堂
        这次学习,对研课磨课的认知,是学校派我出去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我这次跟岗的最大收获,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认知:
        1.“好课多磨”:一个人的成长,包括一种技能、一节好课,都得经历几番“磨砺”,不断磨炼、训练可以创造我们以前并未拥有的技能。
        2.要打造一节好课,除了要不断去各种场合磨炼、观摩别人的课外,还可以自己有意识地主动磨炼,自己随时做自己的教研观摩人。
        (1)课前“磨”;(2)课中“磨”;(3)课后“磨”;(4)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磨”
        3.上自己班级的课一定要打造习惯养成,而借别人的班级上课,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激情。
        4.通过有意磨炼方法和技巧,打造自己的课堂风格
        5.要善于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克服掉毛病,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弱点越来越少。
        6.要刻意用规范的格式和语言去打造学生的能力,直到“水到渠成”。


        7.知识结论和教学预设只备参考,教案只呈现自己的教学意图,不用预设代替课堂生成;课件只呈现问题和信息,不用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发现就交由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的自主互动中去生成。
        8.为学生拓展、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并取得幸福的体验,学习的一切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课堂教学自然会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9.教师要终身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素养。多读书,读专业书,有计划地读书,并在读后勤写收获反思,不断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由于尝到了“走出去”学习的甜头,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次外出培训,每一次培训我都认真把专家的讲座拍下来,把专家讲课、上课的录音或视频录下来,回来后及时整理整合,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收获。同时,我还参加了三个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思想与思想,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在碰撞中我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二、重视学校的校本教研,在教研活动中成长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但是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对校本教研不够重视,把本该是教师成长的研修基础变成了简单粗糙的“听课-评课”活动。
        但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教师个人要有树立教研意识和成长意识。即使是学校不大重视的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一定要把它当作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来看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意识,自己才能随时随地通过反思成长。
1.在听课评课中成长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听课活动中,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摩别人的课堂,我们不仅作为听课者,也作为观察员。课堂教师上课的内容是我们听课的对象,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语言、课堂生成的处理等都是我观摩和记录的对象,更应该是我们反思的主体;还有学生的反应,课堂参与度,注意力,学习效果效率都是我们观察和反思的关注点。对这些课堂多元素的即时记录和反思,会让我们凝聚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特色。然后在评课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发言,并认真听取和记录别人的评课观点,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素养。
2.在上课磨课中成长
        每当有教研活动,教师要做一个积极参与的人,主动承担上课任务;在年级集体备课课中更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主动上课,向同年级的老师请教,请他们承担评委来评自己的课,在反复的研磨中熟练课堂教学技巧,掌握教研教学理论。
3.推门听课,走进课堂教学上得好的教师课堂中去学习
        在学校没有举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走进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堂中去学习,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经验。
        三、立足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成长
        前面讲的都是通过学习别人,让自己得到成长。但那毕竟都是别人的技巧,最终仍然需要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苦恼经营才能让自己“根正苗红”。因此,笔者觉得教师个人要成长,应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经营好,不仅教学要成绩、要质量,同时还有教研意识,树立“问题即研修”的观念。遇到问题要勤于记录、反思,并针对问题不断地去学习、实践和写作,让自己的问题变成经验,让经验变成理论文章。
        十几年前,我就是在对自己教育教学反思中成长起来的。后来能加的几次示范课活动,经历了几番磨课,并自己设计教案、设计课件,反复打磨各个教学细节,几番操作下来,比自己浑浑噩噩十几年的“翻烂泥田”要强一万倍。
        四、关注网络教研,在网络学习的积淀中成长
        另外,现在的网络发达了,网络上的课程、培训资源平台如雨后春笋一样,且免费开放的平台也不少,作为有成长的老师,可以去网上关注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如实体教研一样去听课、写评课稿、写反思和心得,一定会让自己很快成长为自己学科领域的能手。
        
        总之,只要教师自己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都能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