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妈”到“亲妈”——中途接班的策略转变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赵巾乐
[导读] 中途接班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是一项重大挑战,难度甚至超过了组建新的班级。
        赵巾乐
        杭州市三里亭幼儿园310004
        【摘要】中途接班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是一项重大挑战,难度甚至超过了组建新的班级。由于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中途插班的老师需要面对搭班老师磨合,与家长和幼儿重新建立信任等问题。教师需要认识自身的问题,做出积极转变策略,从而融入新的班级。
        【关键词】教师 中途接班 策略 转变
        面对中途接班,家长和幼儿无论在情感、行为等方面往往会特别信赖从一开始带他们入园的老师。因此会出现新旧老师的对比,对新教师挑剔等现象。并且幼儿园班级由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组成,不同于小学的不同任教老师,他们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团体,新老师的加入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
一、初来乍到,障碍重重
(一)欢迎来到大二班——班级教师的相互磨合
        班级沈老师是一个心直口快的老教师,擅长家长工作,但性子急躁。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工作的方式和特点,开学我们的工作合作就出现了问题。急性子的沈老师在做事情之前不进行计划和分工,喜欢做一步想一步。而我通常是先计划,再分工合作。工作节奏不同步,在没有讨论交流前提下,硬着头皮尝试磨合。
(二)你好,赵老师——家长的接纳态度
        大二班是个特殊的班级,由于前几任教师怀孕或者自身原因已经换了三个教师,而且中途也来了许多的代课老师,家长对于频繁更换教师已经变得不耐烦。在家长的质疑中,因为第一次遇到,不知所措一时间选择了沉默。
(三)你叫什么老师——幼儿的情感依赖
        由于频繁更换教师,大二班班级常规和幼儿的行为习惯没有长期连续性的培养,导致班级常规混乱,幼儿规则意识不强。幼儿往往对于新来的教师充满好奇与探索欲,尤其是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当孩子们想试图靠近我的时候,我专注于改善调整常规,将孩子们拒之门外。
 二、问题分析,症结所在
        在上班一周后,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与班级教师相处不当,家长沟通不顺,幼儿亲近不佳……原本作为新教师的我,性格温存,不多说,更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做事。但在这次中途插班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做越多越没有见效,明显感觉工作越来越疲倦和焦虑。面对这些困惑与问题,我请教了自己在幼儿园的师傅。师傅作为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我一起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只知蛮干,不懂交流
        在与配班老师一开始相处时,因为性格和初次合作等原因,没有进行很好地沟通。面对工作上的问题,没有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带领自己去做。
(二)不敢承担,缺乏信任
        在家长工作中,因为一开始的顾虑,缺乏自信。只喜欢帮着家长完成日常的家长工作,却缺少最有效的沟通,难以构建彼此之间信任的桥梁。
(三)急于求成,忽略情感
        在与幼儿的相处中,过于心急想改变孩子现状,改善班级的常规现状。在幼儿好奇的阶段,让他们对新老师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度降到了最低。
三、创造条件,逐步变化
(一)未有曲调先有情
        在理清问题的原因后,我首先从交流开始改变,拉近与配班的距离,也对班级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1.面对面沟通了解
        在工作的第二周,我和沈老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班级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是表达了我接班一周的感受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沈老师与我搭班一周的感受与想法。在坦诚交谈中,我们形成了的想法形成了一致,并约定在之后不定期进行这样的交流反馈,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合作。
        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之后,我向沈老师进一步了解我们班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配合情况。因为原教师的介绍可以让我更快地了解班级的情况,为之后与家长和幼儿的互动调整做准备。
2.观察我的孩子们
        从原班级老师口中了解孩子只是开始,接下来是走进孩子的在园一日生活去贴近孩子。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利用各个环节去参与到孩子的游戏活动中,以同伴的关系去观察孩子,与每个孩子进行互动,从而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二)巧借“家长会”重开始
        在改变的基础工作已经准备好的时候,迎来了大班第一学期的家长会。家长对于我的认识还停留在从孩子那了解到的信息,他们对我有一定的认识,但都没有与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会是重新与家长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重要机会。
1.充满自信,积极承担
        首先我进行了正式的自我介绍,告诉了家长们我的教龄和教学特长。在家长对我有进一步的认识之后,我对于我们班级的班级现状和幼儿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其中直面了班级经常换老师的问题,向家长分析了其中对幼儿的好处,也承诺和家长一起去改善所带来的问题,互相配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2.顺水推舟,循序渐进
        幼儿进入大班后,家长更加关注是孩子们的幼小衔接问题。因为我刚带完一届大班,所以对于大班的工作仍然很清晰。于是在家长会沙龙中,我将之前带大班的经验与家长进行分享。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提前进行准备。
    家长会结束后,有许多家长第一次主动留下来与我交谈。在这次家长会中,我向家长展示了自己,也慢慢走进了家长们的内心。
(三)关注“特殊”爱先行
1. 关爱每个特殊孩子
        让我这个“后妈”真正地融入班级在于用“真心”融入我的孩子们。根据之前的了解和观察,班级里有一名特殊需要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他总是看着窗外,户外游戏他也是一个人走来走去。于是,我在一日活动中更加关注他,在教学活动中邀请他上来操作。其他孩子也非常乐意,亲切地称他是小弟弟,做什么事都一起帮助他。在关注特殊孩子的同时,认同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融入到孩子的世界。
2. 根据需求共同制定班级常规
        当孩子们对我“后妈”的戒备心慢慢放下之后,又恢复了以往的热情。趁着大班重新开始的机会,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了新的班级区域和班级约定。新的班级,新的环境布置,新的班级公约,孩子们在自主创建新班级的同时也接纳了新加入的我。
        作为新教师,之前看到别人中途接班都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真正轮到自己时才发现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从懵懂到焦虑,从蛮干到思考,从急于求成到循序渐进,从“后妈”到“亲妈”,是我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上关键的成长契机。
        
参考文献
【1】 桂林.心若向阳 何惧忧伤 ——中途接班班主任如何赢得家长的心[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1期.
【2】王艳.中途接手班主任工作的心得[J].考试周刊,2011年16期.
【3】景强.浅谈中途接班后进生转化及班级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6年21期.
【4】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