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会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中心幼儿园563100
摘要: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获得了重大发展,规模快速扩大,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基于此,以下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教育和传承要从小抓起。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季羡林先生也曾指出,要让孩子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那么,对于没有判断能力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涉及的内容及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接受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村学前教育现状
(一)少部分幼儿园的管制制度和办学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阶段,少部分幼儿园管理体系落后、教学理念陈旧,这会给幼儿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故而采取有效策略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比如,个别幼儿园在教师的安排上极不合理,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幼儿却只安排一名幼师,这不仅会导致教学中存在问题,还会使管理方面存在风险。幼儿心智还未发育完全,学习能力也很弱,很多事情都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才能够完成,若教师人数过少,就难以对幼儿进行很好的管理,在幼儿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体育活动、早操时,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完善幼儿园的管理体系,革新办学理念至关重要。
(二)儿童缺失家庭教育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飞速发展,农村的许多人们都习惯外出打工,这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家庭教育,常由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一辈照顾,又因为家庭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一部分家庭是由于生活条件等问题,无法将收入中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教育当中,也有的家庭由于老人的守旧观点,在教育上的资金投入也得不到保障,致使许多儿童未上幼儿园。
(三)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缺乏合理的定位
一是部分家长没有充分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幼儿园的主要作用是看护孩子,让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拼音字母、汉字和诗词;还有家长只将其看作游玩的场所,直接忽视了幼儿在玩游戏过程中形成的规则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缺乏合理的学前教育目标。有的家长忽视培养幼儿的品德,将重点放在传授幼儿知识上,更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对幼儿人格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部分学前教育工作者越来越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情感道德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是没有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有的幼儿园会大力地开展高于幼儿接受能力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幼师薪资待遇
建立一支专业的农村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幼师不比城市幼师,他们要在贫困落后的地区享受低薪待遇,常年积累极容易出现厌倦情绪,恶性循环、口口相传后会导致刚毕业的学生对农村地区工作“谈虎色变”。因此,教育部门必须要制定一系列农村幼师堪比城市幼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公办幼师的比例。与此同时,严格执行纳入制度,确保幼师薪资增长制度,使农村幼师与城市幼师的待遇相同,甚至会获得一些补助,以此保证农村的幼师职位也可以吸纳更多人才。
(二)对学龄前儿童父母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延展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员赵忠心教授曾言:“父母是教育者,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认为“家长平时的修养,这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养”。良好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父母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密切的人,其自身素质为学龄前儿童成长提供了实践依据。孩子只有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引导,在幼儿园接受老师们的教导,成长在良性循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才能自觉地接受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师,言传身教胜过一切说教。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知识的积累、学科分数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教育,这或许是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所受教育与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然而,为了满足当下育儿需求,他们渴望获得更加科学、专业、系统、全面、具体的父母教育指导。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新时期,多元思想文化的涌入对我国传统的父母教育价值观提出了严峻挑战,父母履行角色职责愈发困难,因此父母的职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学龄前儿童的父母的文化再教育至关重要。他们必须懂得中华优秀传统化对学龄前儿童培养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提升家长的认知程度
农村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大力做好学前教育的宣传工作,呼吁家长重视起来。由于家长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程度也比较浅显,所以一直心存疑问或不解。通过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参与,可以让更多家长正视之前的误区,使得农村的学前教育可以更好地被普及发展。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第一环节,只有不分地区,让受教儿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才有公平可言。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有效将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我国的农村地区儿童提供公平的教学环境,为农村地区人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务工人口数量与留守儿童,有效降低隔代教育现象。
(四)提升教师的素质
如果教师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会极大地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无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因此,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幼儿园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可以组织他们到高校进修或直接聘请专业的教育专家来园分享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还可以组织教师到国外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
(五)搜集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
首先要保证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渗透,教师就必须要做好游戏内容和游戏类型的前期筛选准备工作,结合幼儿的实际性格发展特点以及幼儿的性格关注点来选择具有较强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同时,幼儿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当地的文化色彩和地域差异,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较强实践意义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其次,幼儿教师应当对于传统的各种游戏进行创新和一定程度的修改从而使其趣味性大幅度增加,提高游戏的可操作和可控制性,更进一步地促使体育游戏能够符合时代和幼儿发展的特点。
结束语
老话说:“少年强则国家强”。对于农村的幼儿来说,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教育常受到制约,而学前教育是树立良好素质与知识的莫基石,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若想公平教育,就必须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因此,需要优化学前教育方式,提高幼师薪资待遇、提升家长认知程度及加大政府的干预能力,从多方面角度出发,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文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知识文库,2020(16):163+165.
[2]刘凤.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2):163-164.
[3]姜勇,李芳,庞丽娟.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内涵辨析与发展路径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13-21.
[4]李敏.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研究[D].西南大学,2016.
[5]孙梦迪.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