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周天予
[导读] 建筑工程教学要不断拓展仿真模拟实训的深度和广度,文章主要分析培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常用教学方法,实施“分阶段角色转换+S点强化训练”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方法。
        周天予
        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建筑工程教学要不断拓展仿真模拟实训的深度和广度,文章主要分析培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常用教学方法,实施“分阶段角色转换+S点强化训练”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实训教学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方法分析
(一)组织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实训教学
        施工现场实训教学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之后,到工程施工现场参与工程施工,并且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辅助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在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提高工作能力,形成技术管理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施工现场的实训中,由于建筑物的施工周期较长,而实习时间有限,不可能围绕专业面向的岗位进行逐个实践和锻炼。由于实训进程要服从于施工项目进度,施工内容与专业要求的实训内容难以一致,实习中又只能服从施工单位的安排,在特定的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加之由于学生基本岗位能力的缺乏,以及企业出于安全、效益等方面的考虑,部分学生的实习大多是一种见习和参观,学生得不到较好的参与到动手操作实习中,学习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仿真模拟实训教学
        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是一种仿真营造施工现场环境和氛围,模拟生产、管理等真实施工过程的职业化实物实训。通过对建筑屋实体或某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或某个现实情景的仿真再现,营造真实的施工生产和管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训练环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模拟环境并分析、解决问题,体会真实情形下岗位、身份的职责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激发学习热情,掌握真实情形下所需的各种实际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驾驭和组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较为有效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是一种以工程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施工现场施工作业的计算机实训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技术营造仿真的三维立体空间场景,通过人机交互进行教学、实训、考核,学习过程类似于游戏操作,很受学生和初学者欢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不仅能够使学习者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而且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具有直观、安全、方便、经济等优点。但是虚拟现实和现实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实训过程缺少“实物感”,并不能代替实物实训。
二、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方法
(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实训教学方法
        这种实训教学类似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在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实训环境中,由教师和学生混合搭配组建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部、专业施工等机构和队伍,通过围绕某结构房屋的工程施工,模拟工程施工从招投标到竣工验收的全部过程,在实训中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这种实训教学由教师带、教师教,优点是整个实训过程清晰、有序,施工管理与组织顺畅,但是由于学生被动参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和思考,同时每个学生从事的岗位角色时间较为短暂。
(二)“角色扮演”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方法
        这种实训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物实训教学,实训中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承担某一岗位工作,组建施工及监理等队伍,按照工程建设程序组织施工并进行各种现场管理。这种实训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课本和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项目及实际工程经验为中心。实训中学生按照设定的岗位角色和身份,按照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制度,遵循施工程序和规律自行组织施工,教师由前台走到了幕后,起技术支持、技术指导、考核评价等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训中积累工程经验,加深岗位认识,提升岗位工作能力。但是实训中角色身份相对固定,不能实现多种岗位身份的体验和实践,学生是否能够进入角色成为影响实训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分阶段角色转换+S点强化训练”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方法
        “分阶段角色转换+S点强化训练”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方法以砌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施工为载体,通过模拟真实的施工作业过程和施工现场环境,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技术、管理、施工生产等岗位设置,按照工程建设程序,组织施工并进行各种现场管理。使学生了解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程序,熟悉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掌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资料、进度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综合能力,同时进行职业道德培养,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各小组的分阶段外部的工作轮换和各小组内部的岗位轮换,使学生能学习、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岗位要求、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进行不同岗位的能力和素质锻炼。在实训过程中结合工程的关键节点,设置停止点(S点)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和重点培训,穿插采用情景模拟等教学法,模拟不同的施工事件,弥补实训教学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可以设置的主要S点有:图纸会审、第一次工地会议、材料见证取样、隐蔽工程验收、工序交接验收、工程变更的处理、技术安全交底、安全检查、工程验收、季节性施工等。由教师组成施工指导组,负责进行组织管理和统筹安排,负责整个实训的计划和设计,为实训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履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安全质量监督部门职责,实施S点强化训练,并且按照实训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和考核,使得实训教学与评价同步进行,并且利用评价适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馈和监督,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确保实训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培训方式将通过仿真模拟营造类似真实的施工现场环境和真实的施工生产、管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训练环境;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扮演某一职务的担任者,从而处理这一职务中的某些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并从事施工生产或管理工作,增强岗位认识,积累岗位经验、提升岗位能力,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和锻炼。
参考文献:
[1]李红.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00(002):78-79.
[2]宁宁.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赤子,2014,000(011):P.145-145.
[3]李楠.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6,000(006):283-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