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娴
广东梅州蕉岭县桂岭学校 514100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健康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体育既彼此独立,又互相渗透。德、智、体都蕴含着审美的基本内容,但是代替不了美育,美育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应该具备其独立的地位。由于我国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普通课程的特殊性,它主要是在启发和引导小学生们对于美术的运用进行情境上的感受、借其形象思考的方式和手段,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去研究和实现。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对小学审美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能够借助于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因素来主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而在现代小学美育教学过程中,视觉美育训练正是一种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以及掌握创新美的各种能力和技巧,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一、目前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审美定位出现偏差
目前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个学生左右,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能做一次示范。但是由于学生过多以及教学设备等因素,会有一部分的学生观看不到。美术绘画操作步骤比较繁琐,许多学生都不能做到看一次教师的示范就会举一反三,掌握绘画技巧。在课堂创作中,很多学生也只是按照教师的绘画思路出发,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一味地模仿、临摹范画,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美术思维模式呈现单一化、同质化等现象。上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整个学习中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样不仅仅完成不了学习内容,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我们日常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班级上的优秀作品挂在教室墙壁上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通过大量的美术欣赏活动,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2.相关的教学缺乏有效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设置疑问,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发挥想象。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课相对比较枯燥,教师让学生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的时侯,可以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思维和角度去欣赏,让他们去感受绘画者的心情,体会每一幅艺术作品的美感。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措施分析
1.加强关于培养美的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巧妙的设置情境课堂,把小学生吸引到学习中,在美术课堂上大胆创设。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添一添、画一画,培养他们的综合想象力、观察思维能力。比如,在一年级教学课堂中讲述圆形与椭圆形,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让学生集思广益。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让学生在这圆形上去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太阳、气球、橘子、大西瓜等。
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有关于圆形演变成物体图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联想,引导学生在这些图形中进行“舔一舔”,把简单的圆形变成一幅有趣的画面,可以是小汽车,可以是美丽的花朵等。最后带领学生们继续试着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通常都会被我们看作它是圆形的,而不是其他的任何形状?为什么都被它的物体形状当作一个圆形,而不是把它们整体当作其他的物体形状?用表扬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如果我们打破了这些常规,用各种图形方法来重新描绘,那画面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提高了他们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课堂游戏活动中学,可以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关于审美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长久陪伴孩子的导师,当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也就很自然轻松的通过情景导入新课程。并且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这门课程喜爱程度的直接动力。经常会听到,对于小学生要去培养一系列学习兴趣。兴趣不是突然就会出现的,是需要花费心思去研究,去了解,去培养,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鼓励和赞赏。从而,才能有效的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了兴趣就会想要对知识更深一步的去了解。例如在《表情丰富的脸》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美术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幽默、有趣的表情,引用小故事来讲述这些表情的产生,学生便会听得津津有味。出示生活当中真实人物的表情,并让学生想象一下我们如何把真实的表情变成抽象、夸张的绘画表情。在这一系列的引导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让课堂更加生动。
3、鼓励学生去发现“美”
我们不能随意地让孩子们变成“美盲”,因此要积极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还必须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感知觉体验系统,引导学生做到多看、多思考、多想、多说。美术审美是一种基本的教育活动,把关于学生的美术审美教育活动不断创设、扩展涉及到人类社会和家庭生命中的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多用一些赞美的艺术,可以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回答有效地给予表扬,在绘画作品上给予肯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主动去探究、发现,能够促使学生愉悦地放松身心,增长他们的审美技能,感受美、创造美。
4.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
多去开展课外互动活动,对小学美术专业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课堂的教学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师以课内教学为重点的同时,还要延伸出来更多的让学生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在缤纷的大自然里尽情的去开展自己的活动,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样还可去拓展生活中的美术知识,在大自然中去探索美术,学习和领会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术产物。教师也可以利用户外学习,对学生去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对小学生进行美术审美教学对我国小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学生每节课的体验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对学生教学的实效,构建良好的美术审美学习体系,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可沁.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J].祖国,2020(03):188+194.
[2]刘媛洁.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研究[J].农家参谋,2019(05):149.
[3]李琳,马菁汝.古代中西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与“技艺教育”——对美术教育中的“美育”解读[J].美术研究,2021(01):16-17.